5/29/2025

蠱38 ~520,禪讓的真諦


漢末天下大亂,皇室衰微,朝政旁落。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雖未稱帝,卻實握大權。他死後,子曹丕繼承魏王之位,進一步逼迫漢獻帝禪讓。公元220年,曹丕「受禪」稱帝,建立曹魏,結束四百年漢朝。史稱其「禪讓」為順應天命,實則以權力壓服朝臣,以「天意」掩蓋篡位的真相。


數十年後,司馬懿家族掌握魏政。其子司馬師、司馬昭代魏執政,控制朝綱。司馬昭之權,路人皆知,終於在其子司馬炎手中重演曹丕舊戲,逼魏元帝禪讓。公元265年,司馬炎篡魏稱帝,改國號為晉,開啟西晉時代。


這樣的「禪讓」,名為天命,實為權謀。古人愛談「天道」以掩野心,把篡權美化成順天應人,事實上正是權力鬥爭的勝者書寫的劇本。但回頭一看,漢末的世襲制度早已病入膏肓,昏君與宦官禍國殃民。若無叛逆之臣起而改革,天下焉得太平?


曹丕、司馬昭雖非仁君,卻有企圖心與手段。他們不是英雄,但卻是歷史的推手。傳統未必正義,叛逆未必邪惡。一棒接一棒,世代交替之間,需要的不僅是血統,而是能力與創新。從學習傳承中除弊興善,才是歷史真正的進化。


三國故事:曹丕禪讓成魏帝(第80回),司馬昭依樣畫葫蘆成晉帝(第119回)──兩次禪讓,兩番掩飾,也照出王朝更迭的殘酷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