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第九十二回「斬謖頓軍大星落,伐中原上將擒」,講述了一段關於紀律、信任與軍事規律的重要故事——孔明揮淚斬馬謖。此事不僅展現了諸葛亮治軍嚴明,也突顯出他身為丞相的無奈與忠誠。
馬謖才思敏捷,自命不凡,頗得諸葛亮賞識。在北伐中原之際,孔明派馬謖鎮守戰略要地街亭,張郃領兵進攻。孔明再三叮囑馬謖不可離開水源,要依山就水,堅守不出。但馬謖自恃聰明,違反軍令,選擇上山紮營,結果被魏軍斷水斷糧,大敗而歸,導致整體北伐軍勢潰退。
街亭失守後,孔明深知軍紀不可廢,儘管對馬謖有知遇之恩,仍親自簽署軍令,將馬謖斬首。處刑時,孔明痛哭失聲,歷史上稱之為「揮淚斬馬謖」。這不只是懲處一名將領,更是宣示一個原則:軍中無戲言,無紀律則無勝仗。孔明藉此維護軍威,震懾諸將,使北伐軍得以重新整頓。
此事傳遞的意義深遠。領導者對部屬的信任不能高於規範;而部屬的能力再高,也不能凌駕於紀律之上。孔明的「揮淚」不是私情的表達,而是對國家、對使命的忠誠象徵。此故事常為後人借鑑,用以警示公私分明、賞罰分明的治事之道。你認為孔明這樣的處置是否過於嚴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