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易經》有 六十四卦,如果翻開坊間的《易經》,會發現排列的方式並沒有科學的規律性,但是孔子與其弟子,寫了一個《序卦傳》來說明為什麼這樣排列:可以參考這個網址:
https://ctext.org/book-of-changes/xu-gua/zh
看完後,有的人還是不太能理解,也難以認同這種排列邏輯。經過兩千年,人云亦云,似乎沒有人敢反駁聖人的排列方式。
到了漢代馬王堆的《帛書易經》出土後,終於有一本古代的書,告訴我們,古代的人讀《易經》未必是跟《孔子易》的排序方式一樣。也可以是用矩陣的方式來排列。
所謂的矩陣排序,也就是說,把每個易經的卦的六爻,分成兩半,就成為三疊三的兩個八卦。然後我們就用八卦來堆疊,這樣不是比較好找?也比較完整。
有了矩陣之後,就不需要拘泥在那個卦在前,那個卦在後了。
因此,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找到不同八卦的組合,然後去看那個卦。
【從一維的線,到二維的面,到三維的空間】
孔子的時代,是一維的線性排列,人們只能按照直線排列的順序,列出64個卦。
漢朝的時代,馬王堆的文物告訴我們,透過八X八的矩陣的對應,列出64個卦。
AI的時代,加上時間維度,將64卦的 6 個爻辭,串連出 3D的繪圖影像。
【六十四卦】
8X8的矩陣如下面的對照表:
上卦 地 山 水 風 雷 火 澤 天
下卦 0 1 2 3 4 5 6 7
(地 0 ) 坤 剝 比 觀 豫 晉 萃 否
(山 1 ) 謙 艮 蹇 漸 小過 旅 咸 遯
(水 2 ) 師 蒙 坎 渙 解 未濟 困 訟
(風 3 ) 升 蠱 井 巽 恆 鼎 大過 姤
(雷 4 ) 復 頤 屯 益 震 噬嗑 隨 无妄
(火 5 ) 明夷 賁 既濟 家人 豐 離 革 同人
(澤 6 ) 臨 損 節 中孚 歸妹 睽 兑 履
(天 7 ) 泰 大畜 需 小畜 大壯 大有 夬 乾
【一字一圖的編號】
六十四卦,在本部落格《一字一圖》出現的編號如下:
上卦 地 山 水 風 雷 火 澤 天
下卦 0 1 2 3 4 5 6 7
(地 0 ) 276 338 357 310 309 351 361 353
(山 1 ) 308 291 320 284 311 316 290 333
(水 2 ) 328 327 322 315 360 287 355 331
(風 3 ) 356 317 323 318 341 344 340 334
(雷 4 ) 339 346 304 329 312 292 319 342
(火 5 ) 324 293 286 347 314 321 343 325
(澤 6 ) 348 330 359 313 297 358 352 345
(天 7 ) 354 349 326 350 335 336 337 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