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1/2024

時:364~易經的時代背景與地理方位

易經發生的時代,根據《孔子易》(或稱為《易傳》)的記載:

易之興也,其當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當文王與紂之事邪?是故其辭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傾。其道甚大,百物不廢。懼以終始,其要无咎。此之謂易之道也。《繫辭下11》

孔子弟子認為,《易經》這本書,可能發生在商朝與周朝之間,描寫文王與紂王的故事。

一,商周政權的交替與地點

在李碩的《翦商》這本書,根據從周文王在周原的宮室出土的甲骨文等,可以大膽推測,《易經》的古文,可能是周文王策劃推翻商朝的占卜紀錄。周文王的宮室,就在鎬京附近,也就是今天陝西省西安市附近。

在周文王的時代(大約距今3000年前),中原指的是黃河淮河之間,商朝的統治區域也大概位在這個區域。商朝的首都位在殷都(今天的河南省安陽)。

周文王在位時,就自己封王,與商朝決裂。他死後不久,兒子周武王繼位,就聯合盟軍,在洛陽附近集結大軍,在殷都南郊的牧野與紂王軍隊決戰,最後紂王自殺而結束戰爭。

周武王滅了紂王不久,也就病死。周公攝政7年,順利的完成政權交替,並且毀壞殷都,將殷商遺民遷到洛陽(雒邑)就近管理。在殷都的南方商丘,建立宋國,由紂王的兄弟微子建立新的太廟,延續商朝的香火。

二,商周的鄰國

在商朝時代,其實還沒有很明確的國家疆域定義,應該屬於部落之間的互助關係。

就文字記載,商朝的甲骨文,留下一些斷斷續續殘缺不全的史料,但那已經是最早的歷史。周朝初年陸續放棄甲骨文占卜,當時的歷史記載史料,更加缺乏。

因此,歷史很難確定當時的各個部落與鄰近的「侯國」「方國」與商朝或周的關係。

根據李碩的《翦商》一書,我們大抵可以知道,周族原本住在「犬戎」「羌方」的地方,周族原本就不屬於早期居住在「中原」的部落。犬戎的北方,住著「鬼方」的部落。商朝的北方,則住著「土方」的部落。在商朝的東方,住著「人方」或「夷方」的部落。在西邊有「氐」的部落。在長江流域,則是「蠻方」的部落。

因此《易經》這本書,是以「周文王」與「商紂王」的故事為主,因此,我們可以說,這是以聚光燈的視角,關注中原在3000年前的一段歷史。

三,易經中的地理方位

在《易經》的爻辭中,提到商朝高宗曾經「征鬼方」,周也曾經「征鬼方」,然後「載鬼一車」。這顯然都是指北方的遊牧民族「鬼方」對於中原的威脅,而需要商周人去討伐。

在《易經》的卦爻辭中,常提到「利西南,不利東北」,這就是站在洛陽(中原)的角度,西南邊是周族的根據地陝西省西安市(周原/鎬京),而東北是商朝的根據地河南省安陽市(殷都)。

易經中,常講到「利涉大川」,講的就是黃河。周族想要攻打殷都,必須渡過黃河,北上進入牧野,然後打入殷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