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讀中國人民大學孫中原的《墨翟與墨子》一書,頗受啟發。
孔子說的「必也正名乎」,講的是「名份」,也就是社會的關係網路或地位,那是外來的名。
老子說的「名可名非常名」,講的是「指謂」,也就是賦予一個事物一個名稱,那是屬性。
墨子,並不糾結在老子或孔子,而是希望從邏輯學的角度,讓大家知道「思辨」。
墨子書中提到三種型態的名,原文如下:
諸聖人所先,為人欲名實。名實不必名。苟是石也白,敗是石也,盡與白同。是石也唯大,不與大同。是有便謂焉也。以形貌命者,必智是之某也,焉智某也,不可以形貌命者,唯不智是之某也,智某可也。諸以居運命者,苟人於其中者,皆是也,去之因非也。諸以居運命者,若鄉里齊荊者,皆是。諸以形貌命者,若山丘室廟者,皆是也。《大取21》
墨子也提到,有形貌的名,還可以分成三類:
名:物,達也。有實必待之名也。命之馬,類也。若實也者,必以是名也。命之臧,私也。是名也止於是實也。聲出口,俱有名,若姓字麗。《經說上79》
我覺得墨子的內容,可能還做不到MECE(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的縮寫,彼此獨立,互無遺漏)。但至少他是有邏輯的陳述,避免落入偏頗的教條陳述。
【一字】
名,《說文》夕口,在昏暗中,透過口語來傳達訊息。
名,名稱,指謂一個事物,用抽象概念來形容,例如人或馬。
名,名份,透過外在認同給予的一個地位或階級,彰顯一個人的身分或角色。
名,名聲或功名,外界所給予的一個稱謂。
【一圖】
這兩張圖也是Edge DALL E3 AI所畫的。
左邊的圖,是用來呈現指謂之名,也就用一個概念來給予我們所看的的事物的名稱。
達:最大的範疇,照片內所有的事物,都是「物」,也就是莊子說的「天下萬物」。
類:類別,照片中在跑步的是「人類」,後面的山是「自然地貌」,後面的樹是「植物類」。
私:特定,例如最前面的一位叫做Lisa的美女,她穿的衣服是XX品牌的。
右邊的圖,用來呈現外界使謂以及所居住的地方,也就是老子所說的「有差別心」的名稱。
黑白,裏面有黑人白人,白人的社會地位較高。
種族,阿拉伯人的石油財富較多,日本人帶有刻苦耐勞的團體意識。
內外,站在中間通常是比較有地位的,照在後排通常比較沒有地位。
大小,每個人代表的國家有大小,每個人的官階也有大小。
【一思】
墨子說事實不見得有名稱,有名稱不見得是事實;孔子說,一定要有正當的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