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今天與陳明哲老師以及一起線上學習的同學們實體聚會,在永康街「啞舍」餐館。
早上從台中出發,途中在思考,華夏文化的智慧,可以跟當下的科技文明有什麼激盪?過去的文明,除了讓人們在「鄉愁」中尋找一個慰藉之外,過去的文明,能為未來做些什麼?
我經過台中火車站,那個已經不再使用而成為「博物館」的建築。
我經過羅斯福路,那曾經種滿木棉花。沿途許多舊房舍,紀念「美援時期」的大道,如今大樓林立。
我到松菸文創,哪裡曾是日本時代的舊菸廠,現在是信義計畫區中的一處寧靜。
最後來到永康街,這間餐館的一樓有一個古畫,旁邊的對聯題著「普洱鐵觀音松濤烹雪醒詩夢,龍井碧螺春草院凝香盪濁塵」。很有氣質的一對子。這是很有韻味,但就是茶餘飯後的地方。
【一字】
晉,往上前進。
【一圖】
我用台灣過去400年的歷史來做這個晉卦。
1624年荷蘭人登陸台灣,1642年驅逐西班牙人。當時也有顏思齊登陸台灣在北港附近駐紮。台灣中部有個大肚王國,東北部有葛瑪蘭大部落。這時期不應該成為「荷西時期」,應該是原住民時期。台灣大多地方還是屬於原住名居住。
1661年鄭成功登陸台灣,展開明清時期。
1895年日本人登陸台灣,展開日據時期。
1951年美國為支持台灣成為第一島鏈,開始援助台灣的建設,1951·1965是主要援助期。美國對台的支持,直到1982年斷交。
1976年宏碁成立,1980聯電成立,1987台積電成立,這一連串的代工產業,從1980年代蓬勃發展開始。
2002年政府提出兩兆雙星計畫,希望提領半導體與顯示器產業成為兩個兆元的產業。雙星則是指數位內容與生物技術產業。這是脫離代工後的一個轉型計畫。後來可能有些改變,但不可忽視的,半導體與生物科技,分別為台灣帶來很大的世界知名度與地位。
這張圖,用晉這個卦,揭示台灣科技的進步。
【一思】讓我們反思,
「華夏文化」的「孔子說」「老子說」「莊子說」「易經說」「孫子說」「墨子說」,到底在科技文明持續前進的路程中,可以扮演什麼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