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2024

友:193 ~在迷霧中分辨敵友

[引言]

在Adam Grant的《離經叛道》-書當中,提到一個有趣的觀點。從長時間來看。組線和組織之間的關係不會一成不變,可能是不相關的,合作夥伴,競爭者或競合關係,因此,我們在看待「動態競爭」時。眼光不能只有彼此二者,這樣將限縮在很小的範圍,完全忽略了其他的影響力。

從Adam Grant的《再思考》一書當中,提到跳脫二元思維。從stakeholder的角度去看,任何的決策或交易,造成影響的絕不止是「你我」兩個主體。須用更宏觀的角度看待彼此的競爭和合作。

[一字]

《周禮》同師曰朋,同志曰友。

友,情誼互通,相同志向的人。《論語》友直友諒友多聞。

[一圖]

在Adam Grant的書中得到啟發,不要狹隘的二元思維,也不要將彼此關係預設為永久不變。在他書中引用的故事,兩位女性參政運動的領袖,M和S,原本素昧平生,如右上圖中的「漠視」,後來有志一同共同合作,但接著因為理念不合而成為敵人,經過十多年努力之後,兩人又再度㩗手合作也互相較勁。造成S和M的變化,包含其他利害關係人的加入,社會或政治情勢的變化。

就如這張圖'能影響兩個看似主角的女生,包含桌上的其他五名男生,這七個參與者,各有各的利益與盤算,因此長時間而言各有可能的合作或競爭。

書中也提到,「曾經結盟朋友可能是後來最大的敵手」,而「陌生的敵人反而可能是未來的助手」,這講的就是動態的競爭和合作。

因此,面對迷霧(VUCA,變動不確定複雜模糊)的情境。要學會看懂大局。在競合策略中,首先是知道who(有那些人參與其中)? 接著每個參與者的能力和價值?然後現在的運作規則是什麼?有那裡有缺漏的縫隙?每個人是否能察覺或有動機競爭與合作?再來是競爭與合作的場域或範疇?有沒有機會放大格局?格局放大了競合的視界也不同。

Brandenburger和Nale buff的《競合策略,co-opetition 》描繪價值網,提供我們思考競爭者、互補者的角色,以及對於客戶或供應者,要理解他們「動態」的角色。在這張圖中,我們必須學會「敬畏和謹慎」,因為今天的合作夥伴可能是明日的敵人,而不懷好意的對手卻可能是自己的貴人。「謙卑」和「明察」是分辨敵友不可欠缺的態度!



1/27/2024

融 : 192~ 中美台三方的競爭與融合

【引言】

今天在政治大學商學院有一場「動態競爭論壇」,探討中國美國與台灣三方的競爭與融合,就競爭而言,三者之間具有動態競爭的態勢不言可喻,但就融合而言,大多數參與的人就很納悶了,這三者之間怎麼「融」?在台灣新總統就職後,或年底美國總統選舉揭曉後,會有什麼新的變化?至於「融」,大家的認知是否相同?

【一字】

融,溶化,一個固體變成液體而消失,例如冰山消融。

融,混合,兩者混在一起,例如水乳交融。

融,包容,例如百川融匯。或是取其精華會聚在一起,例如融會貫通。

融融,歡樂,例如和樂融融。

【一圖】

這張圖描寫「融」的一字多義,至少有三種譬喻與四種字義。

第一種譬喻是「溶化」,就像冰塊溶化消失了,也可以比喻「兩個主體」之間,其中弱小的這個被強大的那個溶解消失了,而留下強大的那個。

第二種譬喻是「混合」,就像牛奶與咖啡混合,兩者交融後,難分彼此。也可以比喻「兩個文化」之間,文化強度難分軒輊,互相交融,對等地混合在一起。

第三個譬喻是「包容」,就像多條溪流的水融匯在一起,也像讀書時抓住多個精華融會貫通而形成獨特見解。也可以比喻「某個文化」兼容多個文化的優點,塑造出自己獨特的文化,這個文化與其他文化互相獨立並存。

顯然地,今天的論壇,對於「中國/美國/台灣」的競爭與融合,同一個「融」字,出現了三種不同意義的思考----台灣可能被中國或美國融入而消失,台灣可能與中國對等的混合或你儂我儂,台灣也可能有容乃大而持續現況取中美平衡在夾縫生存----三個都可能,只是機率有高有低,因為不談政治,大家都不說破,就讓「融」保持朦朧?

最後,並沒有結論,讓大家帶回去反思,就在和樂「融融」當中,畫下活動的美好句點。


1/26/2024

頤:191 ~再思考的推論階梯(頤)

[引言]

在閱讀Adam Grant的《Think Again 》時,為了解釋「傳教士,檢察官,政治人物與科學家」的角色差異與思維邏輯,我找到了Argyris 的論文所提出的「推論階梯」,這個推論階梯後來出現在《第五項修煉》這本書。我發現推論階梯的概念,很適合用來解釋再思考的這四種角色。

[一字]

頤,養。例如,頤養天年。

頤,臉部在鼻子以下的部分,例如大快朵頤。

頤,用來解釋推論階梯,也很有趣。就像鼻子為上界。下巴為下界,嘴唇嘴巴在中間。

[一圖]

這圖就以湖上的一座仙島為例,湖面為初階表示有無很多的事實和資訊,然後選擇資訊,賦予意義,形成假設或初步結論一階一階往上走,有了初步結論若發現缺了什麼,可以再回到第一階重頭開始,再一階一階往上走,直到最上階建立信念。

[參考資料]

Argyris, C. (1982). Reasoning, learning, and action. San Francisco: Jossey Bass.
第五項修練II實踐篇(上)




辯:190 ~辯辨變的再思考

[引言]

在EMBA讀書會的第二部分談到人際之間互動的「再思考」,也就是說,當我們與別人在溝通的時候,如果我們希望對方改變,我們不要憑著直覺,避免陷入「傳教士,檢察官,政治人物」的盲點,盡量以科學家開放的態度,用引導的方式讓對方察覺,讓對方產生自發的動機,做出由衷的行為與選擇。昨天我分享這一段的時候,覺得大家都頗有心得,於是以此圖作為紀錄。

[一字]

辯,古代同辨,是治理的意思。《說文》

辯,用言語表達不同的意見,如辯護,辯論。

辨,分別,是區分的意思。如分辨。

[一圖]

我們與別人溝通,我們的目的通常是希望表達自己的期待或想法,希望獲得別人的認同,甚至希望改變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包含讓別人理解我的優點,或者接受我的想法,或者進而採取行為去達到我的期待。因此這張圖就用辯論,思辨及改變三個字,形容人際溝通互動時的再思考。一樣參考Adam Grant的《think again 》這本書所塑造的四個角色:傳教士,檢察官,政治人物與科學家來做說明。

如果有兩位傳教士,分別是不同的宗教派系,當他們兩個人爭辯一件事情的時候,因為立場非常的分明,信念也不同,他們兩個的爭辯通常不會有結果,因此也很難讓對方改變。

如果有兩位律師,分別為原告與被告辯護,他們兩個人的立場不同,分別收集了不同方面的證據與法條,爭辯的目的就是為了勝訴,都會刻意的指責對方的證據不完全或是有瑕疵,他們兩個爭辯最後的結果,是由法官來裁定,看似一個零和的遊戲,進行中可以讓事情的真相越辯越明,可以明辨是非與差異,很難說服對方改變。

如果有兩個政治人物,分別代表不同的黨派,當他們兩個人爭辯一個政策的時候,例如核能的政策,因為立場非常的鮮明,理念也不同,於是就會舉出很多對自己有利的證據,來爭取更多的選民支持,他們兩人爭辯最後的結果是由投票來決定,彼此可能會進行部分的修正與妥協,最終的目的是要為了選民的最大利益,因此真相越辯越明,選民也能夠明辨是非與差異,政治家通常最後會選擇一個折衷的方案妥協。

如果有兩位科學家,分別代表不同的立場進行科學研究,當他們爭辯一個理論或現象的原理,例如量子糾纏是否存在?他們將會做很多的實驗來求證,也會互相的批評,但是他們就像兩個一起學跳舞的夥伴,可能會踩到對方的腳,也可能會亂了節拍,但是隨著更多的互動與實驗,真相越辯越明,數據越來越多足以明辨是非與差異,科學家最後會找到一個更貼近真理的解釋。

所以這張圖,希望告訴我們,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有這四種模式,在不同的情境底下,這四種模式都有他存在的價值,我們應該秉持開放的態度,可以透過辯論的方式,或是引導的方式,主要是希望讓對方與自己有更清楚的察覺,明辨是非與差異。至於改變,最好是要引發彼此的動機,然後做出自願由衷的改變。

這是我讀這本書最大的心得,與大家分享!

再:189 ~文言文比例的再思考

[引言]

在EMBA讀書會中, 我導讀華頓商學院教授Adam Grant這本《Think Again: The power of knowing what we don't know 》,我用書中的四個角色來探討台灣在12月爆紅的議題,「高中課綱的文言文比重」,「刪掉幾篇文言文,對高中生教育的影響」以及「讀了顧炎武的《知恥》學生才會知廉恥」等。大家先不說出自己的直覺,keep a moment,然後聽我用四個角色來解釋,講完後(大家think again),再請大家發表看法。大家覺得視野更開闊了!這是一次很有趣的讀書會,不關政治,但大家透過多元角度再思考。

[一字]

再,《說文》,一舉而二也。如,再次。

再,重複,一又加也。如,再思考。

[一圖]

藉由「學生讀文言文有什麼價值」為題,參考書中的角色,畫出圖中四個角色的示意。

以下就由四個角色分別發言來提出論述。

一,傳教士(堅定信念者)有下列論述? 
(一)讀文言文有助於學生品德的養成,讓學生知道廉恥。
(二)讀文言文有助於發揚中華文化,傳承孔子以來的文化傳統。 
(三)讀文言文能增加文藝的素養,例如古典的詩詞。 
(四)讀文言文能幫助寫作與說話的內涵,例如更精煉的用字用詞與語言表達。 
(五)維持台灣在中華文化的世界地位,外國人學中華文化要來台灣。促進台灣的教育產業與觀光發展。 
二,檢查官(質疑派,本土意識派),
(一)台灣的法制及人民守秩序及道德修養與文言文無關。文言文是死的。
(二)為什麼要傳承孔子?要走出本土特色文化。
(三)文言文就像另一種語言,優雅的英文或日本俳句,需要的人可以選修!
(四)文言文可以提升表達及寫作素養,讀莎士比亞也可以,但要選擇的文章應和道德無關。可以是唐詩宋詞或文學作品。但為何一定要教忠教孝的文章?
(五)台灣要走出自己的文化特色及觀光文化,未必要依附在中華文化。日本新加坡也有融合中華文化的元素,但不用讀文言文。
三,政治人物
不同派系就借這議題煽風點火,加油添醋。
四,科學家
(一)用客觀的角度來收集不同面向的看法
            1: 多讀幾篇文言文有助於學生品德?
            2: 多讀文言文真的有助於文學素養及表達技巧?
            3: 要選擇那些文言文的文章?例如唐詩,宋詞,古文觀止,論語,諸子百家的比重。
            4: 誰來決定那些文章?分析及評估的標準為何?
   (二)利用客觀的方式收集資料及驗證!

每個人的直覺切入都不同,但共識是「大家肯定文言文有它的價值,尤其在文藝及表達的精煉方面」,但「文言文和道德教育沒有必然關係,未必每個人都一定需要讀文言文」,此外「誰來決定那一篇文言文或詩詞應放入課本,以及標準在那裡,都是個可討論的問題」。

這是很有趣的討論,大家雖有不同的政治立場,但基於科學的開放態度,坦率盡性地交流,做了一次再思考的練習!

1/24/2024

剝:188 ~塞尚的創新(剝)

[引言]

畢卡索在1906年到普羅旺斯參觀塞尚的紀念畫展時,稱呼塞尚是他的老師,因為他向塞尚學習後印象派的畫法。包括畫那座聖維克山的反覆練習,以及畫浴女的風格。這引起我對塞尚的好奇。讀了塞尚的介紹後,才發現塞尚的影響可真大,包括馬諦斯,畢卡索,有些畫派都從塞尚開始的,他堪稱現代畫派之父。

[一字]

剝,將一層皮脫離本體,例剝皮,剝落。

[-圖]

就剝卦,一陽五陰,其中陰表示塞尚的挫敗'陽表示他的受肯定。回顧他的作品展出,分為六個時期,

1 872年以前'他往返艾克斯及巴黎兩地,學畫也想在法國沙龍中找到肯定,很可惜他那憂鬱的風格並不討喜。

1 874年巴黎的一些藝術家包含莫內等組成印象派,並作出首展。塞尚也展出,但被批評得很慘。

1 877年第三屆的印象派畫展,塞尚再次參展,再度被抨擊地一文不值,他很灰心,於是決定退隱山林,其實是回到艾克斯從事銀行工作並不再參與展出。

1 877- 1895之間的田園畫並未參展。

1895 -1900之間他的作品開始受到注意,

1900巴黎萬博會他的畫入選開始嶄露。

1900-1906是他晚年受到重視揚名之時。

1/20/2024

悅:187 ~畢卡索的兩情相悅創新(兌)

【引言]

如果問近代歷史上,最知名的創新大使是誰?我會推薦畢卡索!因為在他的90歲的人生當中,他的作品超過30,000張畫,而且他的畫作風格一直在迭代創新,他要怎麼產生這麼多的創意?這真的是一個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我最近在閲讀亞當格蘭特的離經叛道這本書,作者特別提到畢卡索的創新,可以歸納為概念的創新加上實驗的創新,概念的創新就是指他有他自己原創性的想法,而實驗的創新就是它可以透過經驗的累積或者是參考其他人的作品,透過適當的重新組合與拆解,而完成他的作品創新。

[一字]

悅,喜悅。例如兩情相悅。

悅,呼應Picasso的創作源泉。

[一圖]

我會選擇兌卦,是根據畢卡索90歲的人生當中,他的兩段婚姻,以及另外五個戀愛的女人。他的時間軸大概是這樣子的:

初戀情人:(他23歲)1904-1912 Fernande(8年)玫瑰時期

第二情人:(他31歲)1912-1915 Eva(3年)立體派

第一任妻子:(他36歲)1917-1955 Olga (38年)有一個兒子:新古典寫實

情婦一:(他46歲)1927-1937 Marie(10年)模特兒生下女兒,超現實主義

情婦二:(他54歲,和妻子分居)1935-1946 Dora(11年)與Marie重疊三年,攝影師詩人,常爭執但畫作最熱賣'也是超現實主義

情婦三:(他62歲)1943 -1953 Francois (10年) 與Dora重疊四年,也是畫家(後來活到101歲,自成另一派畫家)'1964年寫一本書《life with Picasso 》,生了一男一女,女兒後來成為名設計師,屬田園時期

第二任妻子:(他7 1歲)1952 -1973 Jacqueline(21年),晚年時期

本卦的陰爻表示正式的婚姻對象,本卦的陽爻則是情人或情婦。

以下附了五張圖,圖中的元素構想來自Picasso畫作的但構圖內容與原圖差異很大以避開著作權。

右下的城市是參考Picasso 1909年的奧塔工廠一畫的靈感。

1/19/2024

解:186 ~孔子的真實人生(解)

[引言]

最近讀了兩本有關孔子生平的書,一本是中國學者李碩《孔子大世代》,另一本是台灣名作家王溢嘉的《論語大不同》。不約而同都在啟發當代人。放下民族情感,放下二千年的吹捧,讓孔子還原血肉之軀。

我想這幾位作者,都沒有否定孔子對歷史的貢獻。孔子開創的教育事業,讓知識走向平民化,是一個重要的貢獻。孔子論述六經,編寫春秋等古書,也對於古代中華的歷史留下紀錄,這也是具有傳承的意義。孔子在《論語》中提倡的仁義禮智,忠孝仁愛,君子的品格等,這些思想,對於後世的讀書人,確實具有很深遠的影響。

這兩本書,都還原孔子的生平,孔子是個私生子,母親是沒有進到孔家門的外遇對象,因此年少孔子與寡母寄居在外婆家,這段「邊緣人」的往事,難怪孔子說「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這段往事,相信對於孔子的人格養成有很大的影響。

孔子的家世背景,後來有機會在魯國做低階的文人工作,後來魯國國君逃亡齊國,孔子也跟著到齊國去服侍國君,逃亡的歲月對於孔子影響也很大。孔子在魯國紛亂的政治環境中,有機會回來當官,但「跑進叢林的野兔」很快就陣亡了,因此決定周遊列國尋找當官的機會,之後壯遊的14年,剛開始頗受禮遇,後來卻像喪家犬到處逃匿,自嘆「文不在茲」?到了70歲,相繼看著兒子,大弟子顏回,二弟子季路的死亡,心灰意冷。

這是一個東方「梵谷」的故事,生前孔子的論述,並不被重視,但是死後的2000年,孔子卻成為君王的至寶,持續旺盛到1840年鴉片戰爭前。

【一字】

解,解決。孔子一生希望推動和平,用「周朝古禮」來解決世局的紛亂,但終其一生,無法如願。

解,解釋。孔子對於「周朝古禮」或是《易經》的解釋,流傳千古。但這些著作的內容,是否是孔子的本意,或是假借之名,已經不可考了。

[一圖]

雖然很多人仍口說相信《論語》可以治天下,可以救國救世人朝的世界大同,卻提不出一個真正落實的綱要或做法。其實《論語》只是一本書,它可能有它的讀者和價值,但還不至於是一本救國濟世必讀的書。道理有二:

(一)在朱熹之前,論語並非五經,因此並非文人必讀。這一千多年,《論語》不被重視,漢唐仍有盛世。宋元明清,重視《論語》卻未見政風或國力更強,也未見世界和平。
(二)清末到今天的歷史,中華民國沒有《論語》也可以有這麼高度的經濟政治社會與科學發展。而對岸的中國大陸沒有《論語》,也能夠讓人民生活水準提高,國力強大。這歷史見證表示在沒有《論語》情況下,兩岸發展得比過去二千年更健康。

其實孔子就像一位2600年前那時代知名的哲學家或教育家,他對過去2000年的中國文人影響很大,也影響了日本及韓國,但是日本及韓國近二百年的成就,也不能歸功於孔子。至少日本人會感謝明治天皇的西化,才翻轉他們的歷史及國力。

另外,這兩本書的作者都在提醒我們,儒家在封建時代綁架了孔子,假孔子之名來道德勒索讀書人,聽話的人被勒索,不聽話的人假聖賢之名來勒索老百姓和讀書人。而孔子本人是有血有肉的人。

孔子的一生有很多了不起的貢獻及思想資產,但不容忽視孔子在政治生命上,是一位崇古主義,而他在政治上幾乎是失望且失敗的。詳細的故事,請看這兩本書的敘述。用打油詩如下:

(十五)父死庇蔭學古禮,打工兼職能鄙事。 
(三十)流亡齊國終受拒,開設教育培養士, 
(四十)陽虎專權鬥三桓,邦亂無道難弘志, 
(五十)宦途坎坷喪家犬,周遊列國悵若失, 
(七十)顏鯉早逝白髮悽,論述古籍留後世。 

孔子是一位文化傳承的關鍵人物,但2000多年後,有些想法是要因時制宜。

1/18/2024

浮:185 ~中階主管的風險趨避(中孚)

[引言]

最近閱讀Adam Grant的《離經叛道originals》這本書,點出中階主管的「虛浮」,這現象在學者的研究叫中階主管順從(Middle stat us conformity),也就是在企業或國家大型組織中,中階主管或官僚是最風險趨避的。因為底下的基層,冒險的機會成本低,Nothing to lose,而高層的人本錢厚,冒險的損失可能不關痛癢或是建立在底下人幫他承擔,因此上下兩群人都較冒險。中階人則不敢冒險,這觀點,恰似中孚卦。

[一圖]

這是根據勇於冒險的程度來陽陰,1是勇敢冒險,0是不放冒險。

而六爻是根據在組織的地位高低由下而上。

這個中階主管風險趨避,給予我們一些啟發。

(1)當我們是中階主管,自己要知道自己的地位危險,高位者可能越級指揮或替換掉我們!下級也會設法跳過我們。若沒有十足把握'我們中級的人不會主動去提案改變現況,因為可能壞了上級的好事,或帶來下級的抱怨。自古中級提案(張居正,王安石)在沒有絕對權力之下的新案必然失敗。

(2)當我們要賣東西或提案給客戶,別對「中級主管」推薦。他們是沒有擔當不放做決定的。應該直接和做事的基層或有權力的高層提案。

(3)要能夠影響高層或其他人接受我們的提案,我們要知道如何營建自己的可信任度?一是得到最高層的背書。二是自己bottom up,先在底層做出成績或串好關係。也就是從上或下取得信用度。

(4)避免陷入中階的消極地位。要麼往上爬為高管,二是往下影響。

1/17/2024

久:184 ~神木久遠

【引言】

上星期去溪頭森林遊樂區走神木步道。溪頭的神木也是千年之久,但很可惜在2016年倒塌而被在原地躺平。溪頭神木經過七年後,現在已經在地面上或殘木上長出第二代的檜木株。

【一字】

久,久遠。表示時間的長久。

【一圖】

什麼是久遠?

在台中大雪山的神木,樹齡超過千年,可以比北宋蘇東坡的年代更久遠。

看過一本叫小王子的書,我畫了一位當代的小公主,他問這樹和蘇東坡誰比較久遠啊?

蘇東坡想想,什麼叫久遠?如果人類有輪迴,樹木也有輪迴,那久遠有意義嗎?

通:183 ~一通百通

【引言】

最近在複習「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就像「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句話,於是找到這張圖,來說明怎麼通。

【一字】

通,打通。把原本阻塞的障礙移開,就可以打通。例如「打通任督二脈」。

通,通暢。障礙移開後,就可以暢行無阻了。例如「高速公路交通順暢」。

【一圖】

圖在解釋「通」字,上面描繪一個懸崖邊的通道,因為山崩而阻塞了。

下面則描繪一群人合作,將石頭推下懸崖,然後讓通道恢復順暢。

最後,彩虹出現,完美的結局。

就好像我們的身體不健康,我們就找出病因,對症下藥,就可以讓身體恢復。

也好像我們的思路不順暢,就會卡住無法突破,就要放鬆自己,轉換思考,就能繞路而行。

很多時候卡住的地方,就是一個轉折點,一旦突破了,就可以「一通百通」。

【參考】

這張圖修正前的版本:「癌:105~癌不可怕」,可參考。

先前講過「通」字,「通:149~栗山的貫通」,可以參考

易;182~冰山一角

【引言】
最近閱讀了《翦商》這本書,對於《易經》更多一些的佐證,而《翦商》只是眾多探討《易經》的書籍之一,就像「冰山一角」,有他所揭櫫的意義,也有隱藏在底下諸多的隱晦含義。

我想畫一座冰山,結果,冰山像一個「易」字,浮出海面是「日」,浮在水面下是「勿」字。

任何事情都有不同的維度與面向,就像《易經(古文5千字,不含易傳)》到底是一本微言大義,還是周文王的「滅商計畫書」以及「捕捉羌族俘虜的紀錄」?到底我們看到的冰山,是不是還有很多我們沒看到的部分,就像兩千年來聖賢們說的或課本教的商周歷史,是不是真的,有沒有為了某種政治目的而編寫的?

易,易簡,不易,變易等三層意義,因此做這張圖,以冰山一角萊凸顯。

【一字】
  • 易,易簡,很多事物簡明易懂。例,易知。
  • 易,變易,很多事物一直在變化。例,易容。
  • 易,不易,很多事物亙古不變,例千古不易。
  • 易,交易,交換,例以物易物。
【一句】
易卦,是個活用的思考與學習工具,不要被故弄玄虛的占卜所惑。

【一圖】
易,講的是陰陽,講的是大自然的週期環,以往人們在講人定勝天,但隨著氣候變遷,人們需要思考如何與大自然永續,因此,易給我們的新時代意義,是人與大自然必需融合,融而能久。

  • 易,易簡,這張圖中,冰山的形狀,就像一個易字,浮出海面的是光亮的日,浮在海面下的是勿字。一陰一陽,一明一暗,
  • 易,不易,這個圖中的冰山,有浮在海面上與海面下的兩個部分,這是不變的。就像船隻要能在海面上維持平衡,一定要部分的船身在海面上,部分在海面下,這符合浮力的原理,也符合平衡的道理。
  • 易,變易,這個圖中的冰山,隨著氣溫與漂流的環境,將會融化與新凝結成冰,這是一種變化。船隻經過冰山

人不要改變大自然,而是順應大自然,甚至保護大自然。

【參考】

這個圖層出現在「冰:174:冰山一角」,當時有不同的含義,可以參考。
有關《翦商》與《易經》,可以參考「趣:168~回顧自己學易經的歷程(噬嗑 )」的說明。
有關易這個字,可以參考「易:80~易經的派別」

時:181 ~四時變化

[引言]

今天是農曆十二月初七,在傳統習俗上「臘七驅儺,臘八喝粥」,臘七是每年最後一個人日(每月初七為人日,女媧在初七造人的傳說),這天要驅除疫疾,把不好的東西留在舊年,準備迎接新的一年。臘七又叫大儺。

[一字]

時,時間。

儺,nuo,是中國傳統祭祀活動,驅鬼逐疫酬神納吉。

[一圖]

這圖部分出現在2023/10/10的「星:144 ~星座與節氣」一字一圖中。

拿掉那個圖中的雙十字,改以春夏秋冬四時,以及沙漏。

讓畫面比較清爽更呈現出時間的循環及短暫。


1/14/2024

節:180~創業計畫的心法做法(節)

【引言】

2024/1/13 是明哲匯的第三期開始。這次的主題是「精一時中」,提到每個人必須找到他的「一」然後「去蕪存菁」「用心深細」,專心地完成他的一。然後也要注意時機,也就是在變與不變當中取得一個平衡。

【一字】

節,節奏

節,節制

【一圖】

這張圖是以水澤節,與精一時中為意象。(1代表專一或要收斂,0代表多元或分散)

圖中,就是一個水澤,水流被節制在這個湖澤裡。這個湖澤就是我們自己的原則。也是我們天生自然的「道一」:原則性不變的「一」。

湖澤中間有一個小島,小島上有層層堆疊的小丘,小丘的頂端一棵黃色的樹。小島是我們生存的空間,我們努力往上爬,希望到達頂端,完成使命。黃色的樹就是我們的「願一」:我們不假思索努力想達成的「一」。爬上黃色的樹,到了樹頂,就可以俯瞰遠處的溪谷與山丘,也可以感受太陽的光芒。因此,爬到樹梢,就是「目標」,俯瞰的風景就是「願景」。

當我們在爬到山頂的過程中,我們注意到,湖澤的右邊有一個山丘,山丘上有一棵紅色的樹,湖澤的左邊也有另一個山丘,那邊栽種了很多花朵。

我們原先設定的「目標」與「願景」是否應該調整或改變?我們是否應該選擇離開小島,前往左邊還是右邊?

在VUCA時代,外在環境在改變,我們的動機想法也在改變,我們需要重新思考自己「一」是什麼?

我們必須思考自己的「職業」「事業」與「志業」;而且事業也有「長短期」不同的情境。因此,我們自己到底要做些什麼?有哪些優先次序的事?以及那些需要考慮與驗證的假設?

我們理解在某些情境下我們必須專一或是堅持的做,不能妥協,但在某些情境下我們則需要變通或斜槓。就像圖中的小島與左右兩邊的山丘,我們有些情境下要堅持留在小島,有些情況下則要兼顧左右兩邊的山丘。

最後,轉型或是創新都是永續發展所必要的,隨著實際的變化,反向操作或是回歸原點,都是選擇。顛覆原本認為合理的,或是突破現狀,都是必要的創新,唯有不斷創新或轉型,才能綿延迭代發展下去。


1/12/2024

愚:179~道之華愚之始

【引言】

如果要用我的名字與一張圖做自我介紹,我可以怎麼做?

我想到「斯文在茲」,但轉換成「斯文再滋」。

我也想到「道之華,愚之始」,但轉換成「道華若愚」。

【一字】

愚,笨,不聰明。

古書再多,汗牛充棟,如果沒有讀懂,或是都是糟粕,雖然博學,也是愚呆。

沈思終日,默念古人,如果沒有變通,或是沈陷沼澤,雖是慎思,也是愚癡。

如果可以領悟一些道理,與時俱進,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難得愚傻,也是愉快灑脫!

【一句】

變通與時中,斯文融再滋;跨域創新思,道華若愚始。

【一圖】

本圖從孔子與老子的書中各找出一句話。

孔子的話出自《論語子罕 5》子畏於匡。曰:「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天之將喪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於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這是孔子自己賦予斯文在茲的使命感,我也嚮往這個使命感,而且希望再滋養生機。

老子的話出自《道德經38章》前後文是: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這是老子對於當時時代的感嘆,認為社會上充斥著虛偽的禮教,虛偽的前識者,很多人只在講道德德浮華,而失去本意。認為這些講道德的人,往往是「愚笨的開始」啊!

但老子說話經常講反話,他說「大巧若拙」「絕聖棄智,民利百倍(18)」,「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65)」,「眾人熙熙.. 我愚人之心(20)」,因此「愚」並不是貶義詞,反而是一種驅動自己明白的用意。唯有若愚,才會謙卑的學習。

圖中,以一面書牆為背景,顯示目前的學說眾說紛紜,無法全部讀懂,但必須謹慎理解。

書牆前的桌子,擺上一盆花,這盆花就是「道之華」,展現各種不同道的表現,那是多元的。

前面坐著兩個人,一個像是羅丹的沈思者,一個像是老子的說道者。這兩個人顯示出古今的融合!

1/11/2024

過:178 ~新創的生命週期(大過)

[引言]

最近讀了一本書,談到創新與創業需要經歷冷啟動的過程,然後緩升,轉折引爆,快速躍升,到了天花板,再走下坡。這個過程,與人生的起伏似乎沒有太多差別。於是將這個過程,變成大過卦。

[一字]

過,超過,越過。

過,錯誤,過錯。

[一圖]

這張圖,就是科技創業常用的0-1,1-100,100-N的邏輯。

這個圖的概念,來自Andrew Chen 撰寫,在2023年出版的《網路效應- Cold Start Problem》這本書。原書的用詞如下:

-冷啓動問題 cold start

-引爆點 tipping point

-加速期 escape velocity

-天花板 the ceiling

-護城河 the moat

在我引進六個階段,就是在引爆點前面增加一個「緩升期」,很多無法突破冷啟動問題的企業,將會在冷啟動階段就結束了。

圖中的六個階段,冷啟動與最後的下坡段,是屬於弱小的,其他中間四個階段,都將是上升段,因此我參考陰下陽上的邏輯規則,來顯示如此。(1代表上升或進展,0代表衰退或下坡)


1/10/2024

否:177 ~從零和競爭到生態合作(否)

【引言】

隨著地球暖化,北極的冰山在消融,我們居住在地球的人類,逐漸發現我們大家設個生命共同體。雖然國家之間有競爭,但是環境保護與地球的永續卻是不能分國界的。因此,天地否這個卦很適合,天在上,地在下,若沒有人的合作,就不通暢了。

【一字】

否,否定。

否,封閉阻塞。

【一圖】

這張圖的構思,來自於生態系的概念。採用DALL-3E的AI繪圖產生。

我用兩顆樹,四隻鳥,四條魚為例,他們彼此之間的關係複雜。(1代表合作進展,0代表兩者對抗競爭)

如果用孫子兵法,就是對抗與競爭,就是一次的戰爭,希望比出勝負。輸的一方,可能面臨被坑殺,或成為俘虜。

如果大家用多回合賽局,也就是不是一次戰爭定生死,而是長久的戰爭。這樣的戰爭,就是在消耗彼此的力量,彼此在內耗。

如果大家講動態競爭,也就是敵人太多了,要釐清誰是主要敵人,誰是次要敵人,要不要察覺誰是威脅?誰不是威脅?察覺彼此的動機,察覺彼此的能力。然後打有把握的勝仗。

隨著時代進步,我們要用合作來取代競爭,在競爭關係中也要合作,因此學者提出「合作性競爭,co-opetition」,也就是通稱的競合策略。競合策略,引進了價值網的觀念,將




1/09/2024

慧:176 ~人工智慧的發展歷程(無妄)

[引言]

聽了AI專家李飛飛的演講,對人工智慧的發展令人振奮。我想到《易經》作為一個與時皆行的道理,和Al有什麼關係?《易經》必須順應AI時代的潮流,而賦予不同的意義。我想找回人工智慧過去六十年的歷史,試圖用一個卦來為他解釋。

[一字]

慧,解,了解。ex慧頡。

慧,明白,敏銳,精明。ex聰慧。

[一圖]

李飛飛自稱自己是Al的科學家,他發現2023年是Al起飛年,所有庶民因為chat GPT已經都使自己使用AI,這是史以來沒有的。

就如這圖說明兩個人在下圍棋,民眾對於Al的感受,來自於幾年前谷歌的人工智慧,透過深度學習,能夠打敗人類的圍棋高手。李飛飛認為最令人振奮的是Al在科研究探索,尤其做生物研究。

上面的六個爻,代表著人工智慧進展的六個階段。(1代表進展,0代表遲延或寒冬)

在1960年代,人工智慧最早的出現是作為工業的機器人。

在1970年代,第一次人工智慧的寒冬,因為許多的研究並沒有看到人工智慧可以普及與落地。這時候有一些專家系統,也就是透過rule based system,讓電腦可以基於系統知識來作判斷比對。

在1990年代,第二次人工智慧的寒冬,在電影中有很多描寫人工智慧的機器人,譬如機器的終結者等等,大家似乎都把人工智慧當作一個虛幻的未來作為想像。這時候是機器學習,機器的程式也是人所寫的判斷,機器可以將學習到資訊和知識,可以根據演算法做判斷,基本上演算法是基於人們給予的參數。

在1997年, IBM的深藍電腦,打敗了世界的象棋王,讓人工智慧又掀起了振奮的高潮。這次的運算,是基於資料庫的棋譜,好比人們在程式中預設一些rule,讓電腦接收inputs時,運算後產生output。好比Netflix的推薦系統,在收到用戶的搜尋input,會給予推薦的項目。

在2015年,谷歌的Alpha go電腦打敗了中國的圍棋高手,讓人工智慧能夠超越人類又掀起了一陣浪潮。這次已經出現深度學習,類似人類的神經網路有自己學習的能力。深度學習可說是機器學習的進化版,差異在於不需要人為介入。

2017年,李菲菲的視覺運算,透過人工智慧可以解析圖片影片,也包含AI視覺應用在自動駕駛車,AI視覺應用在機器人。例如Al視覺作為人物臉部動作的辨識,在工廠自動化的運用,AI還是一個好工具可以幫助人們解決生活的問題。

在2023年, Chat G P T的大量普及,生成式AI的自然語言應用,讓人工智慧變成人人都可以接觸與運用的工具。包括研究者及學者可以用AI來協助撰寫文章。也可以幫助一般人產生圖片,幫助專家在影片的製作。

綜合來說,人工智慧在過去60幾年的成長,就像這個卦的變化。從1960冒出,到1970及1990兩次的停歇,接著到2010年之後的快速成長。

同時就像無妄這兩個字,我們面對的人工智慧,不再是一個虛妄的想像,而是從電影情節,慢慢地走向每個人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工具。

在李飛飛演講中,強調AI只是一個工具,科技本身是有利於人數的,但科技不能偏離人性。永遠要思考兼顧人性的需要。包括兼顧使用者的尊嚴,使用者的感受與體驗。

道:175~道生萬物

[引言]

老子道德經42章,這段話,如果給予不同的斷句,對於世間萬物可以有不同的解釋。

[一字]

道,一種自然間運行的道理。(道家,老子)

道,做人的道理,如忠恕。(儒家,曾子)

道,領導的道理,上下同欲謂道。(孫子)

[一圖]

參考老子的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重新斷句,就像上面所畫的圖。

一一,就是晝夜。

二二,就是分成四時,春夏秋冬季節。

三三,就是分為九宮,也就是洛書裡面的九個數字,象徵大地的九個方位。洛書還有一個特別的地方,就是對角線的三個數字相加都是15。

萬物,就是天地之間生長的人跟萬物。

然後,人跟萬物們,都遠離著陰暗面,而是懷抱者光明面而生活。但在於晝夜春夏秋冬的陰陽之間,人跟萬物們,都能夠尋求中和,而在均衡中生長。

1/08/2024

冰:174~冰山下的灑脫

[引言]

偶然聽到YouTuber,引用一位老叟的話,把老子這句話作不同斷句及解釋。這樣的斷句也饒有寓意。從一一,二二,三三到萬物,讓我聯想到要跳脫二維思維,因而畫出這圖,用水面區分上下,但上下並非一致或刻板的。

[一字]

冰,水堅也。《說文》

冰,古凝字,冰凍的意思。

[一圖]

上圖是描寫在北極圈的冰山,兩艘船航行經過附近。

在水面上是可見的冰山,但水面下的冰塊則更為不可知及龐大。

從水面下和上的比較,就像有與無,上與下,動與靜,看似二元的。

不論水面上的生態,水面下的生態,並不能輕易分為二元,而是更多元的。

上下兩塊冰山是相連的,可能互相融合,後來也可能捨離。

就像船隻之移動,不是固定的航線而是更加多元。

兩隻船也許是競爭對手,可能是合作。

就以開放的胸襟,航向遼闊!


1/06/2024

結:173~因緣善結

[引言]

在2024年1月6日,台中元保宮的博物館開幕。開幕展出了保生大帝和媽祖的神轎。

[一字]

結,締也。《說文》

結,將繩子或線交疊固定。形容建立關係。

[一圖]

這張圖是結合保生大帝和媽祖的圖像,形容兩位神祇的結緣。

圖下是白沙屯媽祖的神轎前往元保宮保生大帝的博物館。


1/01/2024

泰:172 ~東卯山的旅程(泰)

[引言]

每年元旦都會出外踏青,為新的一年取一個好兆頭。今年元旦前往谷關東卯山散步。

[一字]

泰,太的古字。如泰平。

泰,好的意思。如康泰。

[一圖]

這次的登山,從谷關大道院出發,就一直上坡,上坡到3.3 km處折返。

因此上坡路都是陽爻,下坡路都是陰爻,於是構成地天泰的卦。也算為今年開一個好兆頭。(1代表上坡,0代表下坡)


東卯山是谷關七雄之五。山頂最高點標高1695公尺,但我們今天走到半途標高1254尺處折返,我們從谷關大道院旁的低點(689 m),走了將近5 km的距離,爬升565公尺高,途經東卯西峰。

東卯山的坡度很緩也好走,有樹林,也有峭壁,沿途松葉的落葉鋪成的地毯走起來也很舒服。

新:171 ~龍年大道之行

[引言]

202 4年1月1日0:00在台中市老虎城購物中心欣賞跨年煙火。對於新的一年,許下新的願望,期望提升自己的視野,朝向「以全球的視角理解大道之行,揉合科技與文化,斯文再滋,」

[一字]

跨,用腳跨越。

[一圖]

這是以台中老虎城購物中心為主視覺。

因為2024年是中華習俗的龍年,於是用4支可愛的小龍做為這四個字的造型。

昨天晚上放煙火前有演唱會,於是以許多人物作為前景。

新的一年,我期待的,是能夠「揉合」(刻意地將東西方的東西拉在一起)科技與人文,我將易經的六十四卦,已經從原本自己的經歷,拉到世界的格局與趨勢。

這就是我新年的突破!

另外,大道之行,我想新的一年,我重新思考「道」,找出自然的道!用《易經》《道德經》與《孫子兵法》與《論語》勾勒出「大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