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第72回中,楊修是一位才華洋溢、機智聰慧的謀士,曾為曹操主簿,深得曹操賞識。然而,他恃才傲物,常常在不適當的時機顯露聰明,最終導致身亡。
有一次,曹操準備攻打漢中,夜晚忽然下令「退軍」。眾人不解,楊修卻一語道破:「'雞肋'者,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主公是知難取漢中也。」原來曹操在軍中口令上寫下「雞肋」二字,楊修便立刻領會其中意涵,並傳達給其他將領,造成軍心不穩。
曹操表面未責備,內心卻已懷忌。後來又有一事,曹操命廚子準備點心「一合酥」,廚子不解。楊修便幫忙解釋,指出這是「一人一口酥」,還親自準備好,送至曹操面前。雖然事辦得周全,但曹操更加認定他心思太深,處處在揣摩主意,難以掌控。
終於,曹操以「擅洩軍機,擾亂軍心」為由,將楊修處斬,結束了這位天才謀士的性命。這個故事正印證了「伴君如伴虎」這句話,在有權者身邊行事,稍有不慎,便可能惹來殺身之禍。
楊修之死給人的啟示是:面對權力,過度表現聰明,尤其是試圖揣摩上意、搶先行動,往往會招來忌恨。真正的智慧,不是急於表現,而是懂得藏鋒、知進退。聰明若不懂得分寸與時機,便成了致命的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