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第102回中,諸葛亮為了解決北伐時的運輸困難,發明了著名的「木牛流馬」。當時蜀軍從漢中出發,必須翻山越嶺才能進軍關中,地勢險峻,道路狹窄,傳統車馬難以通行,糧草與武器的補給成為軍事推進的一大障礙。諸葛亮以其卓越的智慧,觀察地形與人力狀況,設計出以木頭打造的特殊運輸工具。
「木牛」外形如牛,由人牽引,設有槓桿與滾輪裝置,即使在山路中也能穩定行走,負重能力強;「流馬」則模仿馬形,有自動推進的機械結構,可快速運載輕物。這兩種機械工具不僅節省人力,更大幅提升補給效率。為了運送到更高地區,諸葛亮還設計了「飛籠流索」,即利用繩索、滑輪和槓桿原理製成的空中運輸系統,讓糧草如飛一般橫越山谷,解決垂直運輸的困難。
這些發明展現了諸葛亮不僅有軍事謀略,更擅長科學與實務應用的能力。他沒有被山路阻隔困住,而是以逆向思考、創新解決困局。這個故事帶給我們重要啟示:當面對艱難挑戰時,若一味硬闖,可能事倍功半;若能轉個彎、換個角度,用創新方法應對,就能突破瓶頸、改變局勢。創新,不只是一種能力,更是困境中求生與致勝的關鍵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