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7/2025

將:480 ~將槳醬漿鏘

剛好接到老師的一則訊息,他在詢問我對某兩個知名人士的看法。

我不想正面回答,我反而要問老師,他把這兩個人定位為哪個角色?

我告訴老師,雖然做老師的人有教無類,但是你必須將你的學生或朋友進行分級或是分圈圈,

如果老師就是君,就是核心。

老師的第一圈,就是有的學生或朋友,是可以一起商量共同計劃的人,他們叫將。

老師的第二圈,就是有些學生或朋友,他們是不能共同商量或計劃的人,但是他們是可以幫老師做事的人。他們叫槳。

老師的第三圈,就是有些基本盤的粉絲,他們沒有辦法跟老師一起商量謀略,他們也沒辦法幫老師做事,但是只要老師有活動,他們就是那一群聆聽的人能夠出資源的人或是捐款款的人。他們叫醬。

老師的第四圈,就是來來去去遊移的人,他們可能是慕名而來,也可能是好奇而來,也可能是想來聽聽看。就像徐志摩說的那一片雲,我說的是那一些漿,悄悄的出現,也悄悄地消失,來了不必太高興,消失了也不用太可惜。

老師的外圈,就是非同溫層,對老師的想法或理念,可能有不同的理解。他們就像孔鏘,可以發出不一樣的聲音,對老師而言,可能是噪音,但也可能是振聾發聵的機會!

因此,老師提到的那兩位知名人士,他們雖然很有才華,也有很有社會地位,但他們對老師而言,是在老師的哪一圈呢?這個問題老師必須自己回答。

3/31/2025

田:479 ~熱田與豐田

名古屋位於愛知縣,是一個工業的城市。

在名古屋有個知名的名古屋城,但這趟行程已經看過大阪城,彥根城和松本城,實在沒有必要再多看一座古城!不如來欣賞他們日本的工藝。

首先來到名古屋的熱田神宮,在這裡參觀草薙館跟寶物館,草薙劍相傳是天皇交接的寶物之一,會在這邊,就因為這個附近在古代叫做美濃國,最有名的就是他們的造劍及製刀的技術,在這可以欣賞到許多日本的古代名劍,也可以體驗拿起一把中6公斤長2公尺大劍,想像古代的武士,騎著馬還能靠自己的手臂握起一把這麼重的劍,厲害呀!此外,在博物館也看到了一塊南極石(還可親手觸摸!)。

中午來到豐田產業技術紀念館,參觀豐田從紡織業的機械化自動化,進展到汽車工業,從代工福特跟通用汽車開始,走向自主開發Toyota品牌,以及自動化生產的過程,這段的產業創新,有別於前面所看到的日本傳統文化的部分,也讓我們知道原來豐田汽車的母集團是做紡織機械起家的,也可以感受到豐田喜一郎當初篳路藍縷,創辦豐田汽車,他們真的是重視品質一步一腳印,才能夠造就今天局勢文明的Toyota!

草:478~草間彌生

我們離開了妻籠,來到長野縣松本市,到松本美術館欣賞草間彌生的作品,

因為松本是草間彌生的故鄉,這個美術館的收費便宜,但展出的作品非常的豐富,cp值高。看了很多他的精彩作品,嘗試用他的風格繪畫一些創意!

欣賞完作品,經過松本的古街中町通及繩手通,前往另一個日本國寶城松本城,排隊登上天守閣,欣賞這座1593年建造的古城。

妻:477~妻籠宿

經過五個多小時的長途跋涉,我們真的踩過了濕滑的雪徑,終於抵達了妻籠宿。入住100多年的老房子民宿,山林間沒有人潮,車輛少,環境清新安靜,是一個很好的享受!

在晚飯前,我們走到這附近最高的山丘上欣賞夕陽。這個山丘在以前日本的戰國時代,是一個城堡,相傳像德川家康或織田信長這些日本的戰國英雄,就曾經在這附近的山丘之間攻防戰鬥。

妻籠城跡位在山頂上,現在只剩下一塊大的石碑,矗立著御嶽山大權現幾個大字,遙望本區域的高山。御嶽山又叫曾御嶽山,它的主峰在木曾町附近,標高3075公尺。在日本活火山中的標高僅次於富士山,也是日本的百大名山。

夜宿松代屋歷經150年九代的傳承,晚上的晚餐及隔天早上的早餐,都具有當地的特色與風味。我們所住的和室,剛好就有一幅德川家康的家訓書法,頗有意思的。


籠:476~馬籠宿

1719世紀日本江戶時代,從京都到東京有一條驛道,全長532公里,中途共有69個宿場(驛站),其中保存最完整的就是從歧阜到長野這段,其中最知名的是馬籠宿到妻寵宿這段8公里多的山林步道。由於山林間積雪,有些路段比較濕滑,我們選擇部分的山林小徑,部分的公路健行,我們徒步11公里,邊休息邊玩雪邊拍照,約經過五個小時,走到了妻籠宿,入住松代屋。在晚餐前,我們繼續步行登高,登上妻籠山城跡看夕陽。馬籠到妻籠途中一直出現有位名叫島崎藤村的日本文學家,


上面這張圖的曲線,是這條步道的海拔,從最左邊的起點海拔530公尺,一路上升到最高的馬籠岞,海拔來到800公尺,距離約2公里,算是比較陡的一段路。後面下坡到妻籠的路段,因為山徑積雪,部分道路我們是走公路,山徑6公里而公路約9公里,這段下坡將近海拔降低約350公尺。


這是一段很棒的健行步道,在涼快的天氣,沿途都是白雪皚皚,空氣清新,景色也很優美!

3/29/2025

近:475 ~近江八幡

近江八幡市,享用知名的近江和牛。歇片刻後,步行經過為心町古街區,前往近江八幡堀欣賞數似蘇州小橋流水的運河美景。搭乘纜車登上八幡山頂,參觀瑞龍寺及八幡城跡。

在山頂上俯瞰近江美景的時候,看到展覽館介紹「近江商人」和「豐臣秀次」的故事,雖然對我們是陌生的,但也勾起我對日本跳脫儒家走向商業文明進程的興趣,連我們在台灣也聽過近江和牛,我們到京都大阪常常吃近江麵,近江商人和大阪伊勢號稱日本三大商人,頗有意思的


彥:474 ~彥根城

彥根位於滋賀縣琵琶湖畔的東邊,從前這個城應該是距離離琵琶湖不遠。

在櫻花季之前來到這,還沒有櫻花,但可以看到盛開的紅色梅花。

彥根城是日本五個沒有重建過的木造古城,又名國寶城。登上天守閣,可以欣賞到琵琶湖!彥根城是在一個山丘上,在山丘的幾個角落都有「櫓」類似城樓,可以駐紮軍隊囤放糧食,也可以作為監控與防衛的措施,位在北角的三重櫓,就很有特色,當旁邊的櫻花盛開時,那又是另外一種的美景。彥根城西邊的玄宮園,是個日式庭園,有山有水也有日式茶屋,是個適合漫步欣賞的地方。

這裡的末代藩主「井伊直弼」,是大名鼎鼎的茶道大師,也是儒學大師,他也是開放日本與美國通商貿易的第一人,也因為他的開放而被暗殺,在彥根城下有知名的大河劇「花之生涯」的石碑,


大:473 ~大文字山

這次的關係之旅,在京都停留的時間比較短暫,只花了一天的時間!畢竟在去年跟前年,在京都足足停留了10幾天。這次只償宿願,要登上銀閣寺後方的大文字山。

既然來到銀閣寺,就入內參觀,包含他的東寺、觀景台、銀沙灘、向月台,也順遊一圈!

大文字山是京都傳統四大節慶之一「五山送火」中的「大」文字的火床,每年在816日舉行,類似台灣盂蘭盆節的意旨,用火寫〝大〞字,出自弘法大師空海,送火代表火焰能燒盡隱藏在身體裡的75種煩惱。在銀閣寺後標高465.4公尺,稱「大文字山」。登此山徑,山頂仍有殘雪,遠眺大京都時看陽光灑落。

湯:472 ~御所之湯

在日本的城崎,有一間知名的寺廟,位在大師山的山腳下,寺廟名字叫極樂寺,寺廟的枯山水造景也堪稱知名。這裡知名的小點心獨鈷水,相傳就是從極樂寺的山泉水所製造的。

御所之湯,相傳古代日本天皇姊姊的御所。這個湯只有戶外湯,而可以面對三林間的瀑布,聽著瀑布的流水聲,泡著溫暖的湯,是一種很好的享受。剛才山上下雪,但到了山下,卻是晴天,真是特別的體驗。

城崎溫泉有六個外湯是指公共的溫泉。以我們所入住的彩月溫泉旅館,內部有較小的湯屋,他提供我們可以到其他公共的溫泉泡湯的通票。每個外湯各有特色,因為時間的限制,我們泡了其中的四個,另外兩個只有從門外經過。

雪:471 ~大師山頂賞雪

城崎位在日本海邊,屬兵庫縣,他最知名的是1400百多多年的溫泉街。


316日中午到達後沿著小溪散步溫泉老街,來到溫泉寺,欣賞元湯,品嚐溫泉肉包,逛逛購買豐岡鞄。泡彩月溫泉,以及地藏湯的溫泉。晚餐享用松葉蟹大餐(24支松葉蟹)。晚餐後再到街上散散步,也去體驗另外兩座外湯:一之湯,曼陀羅湯。


317日飯店日式溫泉早餐後,前往大師山搭纜車登頂,很幸運的到了山頂,竟然遇到飄雪,雪越下越大大家也玩得越開心。山頂有一間寺廟,旁邊有一尊觀音菩薩,更特別的是還有一個螃蟹塚,在日本各種生物似乎都有祭拜的塚,是神道的文化。下山後到極樂寺,泡御所之湯。


3/18/2025

聚:470 ~相聚在大阪


今天我們四個人分別來自桃園、上海、台中、台北齊聚在大阪參加小女的畢業典禮!

這趟日本之旅,是全家人今年團聚之旅

315日漫步大阪中之島

317日在本町和牛和豚之家,享用涮涮鍋大餐,為女兒舉辦畢業慶祝宴,大家歡喜的享用和牛與豚!


318日老婆為女兒穿和服,然後一起到大阪城去拍合照,感謝老天爺,揮別前三天的陰霾,今天的大阪城藍天艷陽,氣溫回升,大家歡歡喜喜快快樂樂的拍照。中午之後前往大阪梅田的阪急飯店參加畢業典禮。



卒:469一卒業

 


2025年來到大阪,慶祝女兒的畢業,親友齊聚在大阪的本町和牛和豚的這間涮涮鍋,一起為女兒慶祝,迎接一個新的開始!


3/12/2025

多:468 ~多元複雜動態

今天是3月12日,早上參加一個訪談,面對兩個個性與我截然不同的人,以及他們手下有九位利害關係人(stakeholders ),顯然我們今天面對的競爭及合作,不再只是單一的動態競爭。

如何化敵為友?如何協同作戰?如何保有攻擊性及隨時具有防禦力?

傳統的企業往往採用靜態思維,以假設外在環境「在可確定範圍」,以及假設「競爭者」動向在可預測下,建立目標,進行目標管理!

進一階的策略,加入「競爭者」,假設沒有其他競爭者或合作者,唯一關注的是競爭者的動向,包含它的動機及能力,然後專注和他進行賽局的推演。

然而「競爭者」不只一位,也有「合作者」,在不同的互動與利害關係下,次要競爭者可能成為合作者,某個合作者也可能變成競爭者,競爭過程中會有些人角色變動。這才是真實的狀況。

在這三種狀況下,策略規劃的方法及重點都不一様,也須交叉應用。

靜態的策略規劃工具比較多,最知名的有SWOT分析,有Hambrick五元素鑽石模型(arena,vehicle,differentiation,stage及economic)。

二元動態策略規畫工具也有些,最知名的有Michael Porter的低成本/集中化及差異化策略,陳明哲的MC-RS及AMC,還有賽局分析。

多元複雜動態規劃工具較少,最知名的是價值網分析。

外在環境變動下,除了應變的彈性外,最重要的是折衝樽俎之間的協調能力。如何學這個能力戰國策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




3/11/2025

蛇:467 ~蛇舞春風

3月9日,在阿里山眠月線健行的途中,遇到一條褐色的蛇從腳下溜過,我並沒有感到害怕,因為今年是「小龍年」,也是屬於蛇年,見到一條金褐色的蛇,應該是金蛇報喜。
我跟著它來到斜坡邊,看著它,他緊張的捲曲,我並不會傷害它,就看著它,過了一下就離開。

從沼平車站到石猴站,單程大約8公里的鐵道,蜿蜒的鐵道也像一條蛇一樣穿梭。

有24座鐵橋,12個隧道,這是日據時代為了砍伐樹木,變現的過程。那也是一個很大的金流,卻也傷害很多生態。

眠月線曾經載運很多遊客來到石猴,打擾這片土地的寧靜。隨著921地震,以及後來的風災,讓眠月線受到重創,多處坍方。也終於環回這片土地的寧靜。

看到蛇,顯然這片土地還沒被水泥封成步道,讓蛇還能在鐵道之間穿梭!那是保存原始的地方。值得我們珍惜與造訪。


3/10/2025

眠:466 ~眠月線

2025年3月9日 阿里山眠月線散步

眠月線的典故:眠月線是阿里山鐵道支線之一,起點於阿里山新站,止於石猴站,全長9.2公里,沿途有二十四座橋梁與十二個隧道,早期是日本政府為了運送砍伐下的巨木而建造眠月之名的由來,是一位鐵道工事的河合博士到石鼓盤溪考察。有一天晚上,他躺在大石頭上睡覺,看見明月從參天古木中上升,面對大自然的美景而有感觸十三年後,他再度來到阿里山,回到當年夜宿的地點,火車來回穿梭牽引一車車巨木下山,昔日巨木早已不在,地上的苔蘚也已不在,昔日的鳴泉變成火車的鳴笛!為了永遠懷念當年眠於月下的那段經歷,他將此地命名為眠月。

眠月線步道的盡頭,有一塊巨石,高30公尺,酷似台灣彌猴,叫石猴!在阿里山神木倒後成為阿里山主要景點。可惜1999年921地震將猴頭震裂,只留身體。

在猴石附近及眠月車站附近有台灣一葉蘭保育區,是生存於中高海拔地區的台灣原生種只發一,故名一葉蘭。

我們一行人有老有少有不適者,從阿里山森林遊樂區門口散步經姊妹潭、塔山步道、眠月線鐵道抵達石猴邊走邊拍照,往返步行23.05 km,歷時8個多小時。幸運的遇到櫻花盛開,天氣很好,氣溫14°左右非常舒適!

[一圖]

眠月線沿途美景,但最特別沒看到的三個景就用畫的:

(1)滿月:黃昏看到上弦月。

(2)一葉蘭:沿途只看到保護區標示,沒看到花!

(3)石猴:身猶在頭已不見。

底下用火車及櫻花陪襯!

2/28/2025

笑:465~笑口常開

只是將 #461的枯樹,變成櫻花樹,把太陽往中間移動一些,將烏雲給拿開,

哇,一切都改變了。

讓這幅畫變成一幅笑臉,從口中吐出蓮花。

三隻昏鴉變成瞇瞇眼,一輪紅日變成睜大眼!

一邊的櫻花,一邊的綠葉,恰似染色的頭髮分開兩邊。

微笑,感恩,惜福!

2/27/2025

倒:464~戰國策

 

今年1月20日,川普就任美國總統,他一上任,就掀起全球的一片混亂。

對於俄羅斯與烏克蘭的戰爭,他採取另一種作法!

對於台灣,他的態度曖昧,卻像個商人。

一切變得更混亂。

恰似春秋戰國時代的擴大與翻版。

重拾《戰國策》,學習亂世的溝通智慧。


2/21/2025

2/17/2025

枯:461~枯楊生華


今天有機會參觀一位修習道家的前輩的畫作展覽,他每次作畫前都會先坐禪,然後神來一筆,畫出清新的畫作。

從他所展出的水彩畫作大約10多幅,個別來說,在我心中的記憶點包含:半圓的黑色弧狀,紅色圓圈,粉紫蓮花,以及花梗下的水影。我將這些元素重新組合,增加我的飛鳥,蓮葉,水流,深水等等。

回想中,我聯想到一些詩句:

(1)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2)出淤泥而不染

(3)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4)《易經大過》的「枯楊生稊,枯楊生華,棟橈」,

(5)《易經小過》的「飛鳥宜下」

重組如上。

【意義】

世事紛亂是非混淆,總是烏雲能蔽日;

傳統文化逐漸凋零,新思想紛紛飛揚,

恰似枯楊生出新芽,花朵出泥而不染,

世人混混而我清新,和其光而同其塵,

願在晦暗中尋光明,找回初心與本性,

期待像一泓的清水,不爭而善利萬物。



2/12/2025

宵:460 ~元宵佳節快樂

一年一度的元宵節,今年沒有在台中看燒火獅,在台北與朋友聚餐.

參考台北松菸文創的八仙對聯,略做修改, 重劃出這幅對聯。

八仙是道教中非常著名的八位神仙,他們代表了各種不同的社會身份和人生階層,包括男女、老幼、貧賤與富貴等。由於八仙原本皆為凡人,後來經過修煉得道成仙,他們的性格更接近百姓,因此廣受民眾喜愛。八仙的形象與一般神仙道貌岸然的形象不同,他們的故事常富有生動的人性特徵,且與人間有著密切的聯繫,這使得八仙在民間信仰中占據了重要地位。

在八仙中,每一位仙人都有其獨特的背景和性格特徵。鍾離權,出生於將軍家庭,早年從軍,後來因為政敵的嫉妒而隱居,最終修道成仙。他的故事象徵著由權力與財富到隱逸修道的轉變。呂洞賓,本名巖,曾為官後棄官入道,經過十試由鍾離權傳授金丹之道,成為道家仙人。他的故事象徵著對名利的超脫與追求精神的解脫。張果老,以倒騎小毛驢聞名,據說他是唐代隱士張果的化身,象徵長壽與隱逸生活。他的故事中常帶有對時代與權力的反叛精神。韓湘子,為唐朝大文豪韓愈的侄孫,擅長吹笛,並以音樂帶來心靈的平靜與啟發。他的故事突顯了藝術與修道的結合。

李鐵拐,原為道士,因弟子將其肉身火化而成為乞丐模樣,手持鐵杖,代表著道家對生命循環的深刻理解與超越。何仙姑,唯一的女性仙人,根據傳說她能預知未來並擁有飛行的能力,是女性智慧與力量的象徵。藍采和,身為乞丐的他,擁有神秘的長壽與不老傳說,代表了對物質世界的超脫與對內心自由的追求。曹國舅,宋朝的皇親國戚,性格淡泊,對世事持有無常的看法,最終出家修道,象徵著高尚的精神追求與對因果律的深刻認識。

這八位神仙的故事各具特色,無論是從權力、智慧、藝術還是貧窮、疾病等方面,都反映了人類生活的不同面向。他們不僅是道教的象徵,也是人們心中理想與現實之間的橋樑,承載著修行、智慧、慈悲與人性等多重價值,因此在民間信仰中具有極高的地位。八仙的故事在中國文化中影響深遠,也成為許多庶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寄託。


2/10/2025

人:459 ~人物志

今天重新更版人物志,修改上架

閱讀連結如下:

https://online.fliphtml5.com/hfdkn/sztz/

目前共創作 11 本電子書

一,《孟林詩集》是年輕時候的五言與七言詩集,記錄年輕歲月的風華。(並未對外公開)。

二,《日月詩集》是2022年將易經轉化成詩集的方式,呈現64個卦的故事詩。內容已經修正並整併到《易經的AI智繪》(原作品並未對外公開)。

三,《鯉山又一村:2022年論孟易老筆記》 2022.11.11

          這是明哲匯課程第一期的讀書心得,約有100多頁 

          閱讀連結 https://online.fliphtml5.com/hfdkn/ruct/

四,《人物志》2025.2.10

         這是是2023年讀劉邵《人物志》一書所作的心得及翻譯本。2025 修正後對外公開

         閱讀連結如下: https://online.fliphtml5.com/hfdkn/sztz/

五,《嵐海又一觀:2023年儒道易哲思筆記》 2024.3.12

         這是明哲匯課程第二期的讀書心得,約有100多頁 

         閱讀連結:https://online.fliphtml5.com/hfdkn/uobu/

六,《易經的AI智繪》2024.10.25

        這是是關於活化《易經》的詩畫作品,修正《日月詩集》的內容,增補AI的繪畫

         閱讀連結:修正中(近期公布)

七,《2024 看極光會老莊》2024.11.14

         這是2025年10月前往北歐看極光,對於極光與老莊思想的連結心得。

         閱讀連結:https://online.fliphtml5.com/hfdkn/bqbb/

八,《旅之繪:美的剎那》,這是國內外旅遊的繪畫精選。 尚未公開

九,《匯之繪:一字一圖洄古今》 2024.11.22

         用一字一圖的形式,繪下明哲匯三年來的所學所思。本書共94頁。

         閱讀連結:https://online.fliphtml5.com/hfdkn/odfx/

十,《洄瀾又一見:2024華夏哲文筆記》  2025.01.06

         這是明哲匯課程第三期的讀書心得,約有300多頁 

         閱讀連結:https://online.fliphtml5.com/hfdkn/entg/

十一,《競之容全》2025.2.2

          這是關於面對競爭的思考與應對的心法。

          連結閱讀:https://online.fliphtml5.com/hfdkn/xrcg/

2/09/2025

謝:458 ~謝謝

難得在2/8與謝醫師一起聚餐, 談起他在12年多前對我的恩情.

餐會中有一位學姐, 他的小孩子20幾年前早產兒就是被謝醫師所照料而能新生,他一直沒有機會遇到謝醫師,竟然在這個場合遇到,感謝她小孩子的恩人,

2/02/2025

復:454 ~觀復(結語)

 





本書序言如下:

面對日常的爭執與國際的戰爭,我們要用什麼心態?要怎麼修養自己?如何善用古人智慧?


本小書是一本有關動態競爭理論的反思與前瞻的思考筆記。以老子和孫子兵法的觀念,應用到VUCA時代下的國際、企業間與人際關係。


本書首先探討競爭關係中的融和容,進一步提出競容全的方法論以及古人的智慧。


本書是初步想法,還有很多缺漏,歡迎指教。


競:453 ~競容全






這是文華第11本電子書,針對「競之容全」的觀念的初步整理。

本書於2月2日發行,可以下列連結閱讀:

目錄如下:

1. 競爭的光譜

1.1 蜂蜜拿鐵咖啡

1.2 夫妻雙融或雙容

1.3 競容全:山之道

2. 融與容全

2.1 融有偽,容無為

2.2 不強融,自從容

2.3 勢不容,全難守

2.4 友常、善之宮

3. 競容全的方法論

3.1 國家層級的競容全  

3.2 企業層級的競容全

3.3 個人層級的競容全

3.4 競爭光譜下的容全

4. 競容全的智慧

4.1 以容化競:柔與剛

4.2 容之三寶:慈儉讓

4.3 全一:不殆,久生

5. 競容全的功夫

5.1 孫子兵法的智慧

5.2 戰國策與三國演義

5.3 馬斯頓的 DISC

6. 結語

2/01/2025

久:452 ~全勝:不殆,久生





[圖說]

孫子說:上兵伐謀。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必以全爭天下。

又:知彼知己,勝乃不殆;知天知地,勝乃可全。

老子說: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歿身不殆。

面對競爭,學習孫子的全思維,

知己知彼,上兵伐謀追求全勝,

寬容倡議,全球合作永續發展,

全體互利,共存共生可長可久。


[說明]

孫子強調「全勝」的概念,最好的策略並非直接衝突,而是透過優秀的謀略和理解來制服對方。他曾說過:「上兵伐謀,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這表明最好的戰爭方式是通過智慧來戰勝對方,而非進行直接的武力對抗。此外,孫子還提到:「知彼知己,勝乃不殆;知天知地,勝乃可全。」這強調了情報、準備和適應性在競爭中的重要性。


與此同時,老子則強調「全」的概念,並說:「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歿身不殆。」這意味著真正的成功來自於順應自然的法則,這樣的成功才能長久而持續。他主張「無為而治」,這並非指無所作為,而是指順應自然、與萬物和諧共處,才能達到長期的穩定與成功。


在現代的競爭中,無論是在商業、政治還是國際關係中,孫子和老子的智慧都提供了寶貴的指導。孫子告訴我們,成功的關鍵在於謀略、了解自身的優勢和弱點,並且尋求非破壞性的方式來獲勝;而老子則提倡合作、適應力以及長遠的思維。


要實現「真正的勝利」,必須將這兩種觀點相結合。戰略智慧幫助我們最大化利益並最小化衝突,而包容與合作的心態則確保了可持續的成功。在全球相互依存的時代,競爭不應該是摧毀對方,而是共同生存、共同發展。推動合作與互惠創造了一個所有人都能繁榮的世界,從而確保一個既繁榮又持久的未來。


Sun Tzu emphasized the concept of total victory (全勝), where the best strategy is not to engage in direct conflict but to subdue the opponent through superior planning and understanding. He stated: “The highest form of warfare is to outthink the enemy rather than to fight; the best way to capture a city is without direct assault.” This reflects a strategic mindset that seeks to minimize destruction while achieving absolute success. Furthermore, he taught that “Knowing both yourself and your enemy ensures security; understanding both the conditions of nature and the battlefield leads to complete victory.” This underscores the importance of intelligence, preparation, and adaptability in competition.


Laozi, in contrast, emphasized the principle of wholeness and harmony (). He stated: “Wholeness aligns with the heavens, the heavens follow the Dao, and the Dao endures. Thus, one who follows this path will not perish.” This suggests that true success comes not from force but from aligning with the natural order, ensuring longevity and sustainability.


In modern competition—whether in business, politics, or international relations—both Sun Tzu and Laozi’s wisdom offer valuable lessons. Sun Tzu teaches the necessity of strategic planning, understanding one’s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and seeking non-destructive ways to prevail. Laozi, on the other hand, advocates for cooperation, adaptability, and long-term thinking.


To achieve true victory, one must integrate both perspectives. Strategic intelligence allows us to minimize conflict and maximize gains, while an inclusive and cooperative mindset ensures sustainable success. In an era of global interdependence, competition should not be about destruction but about coexistence. Promoting collaboration and mutual benefit creates a world where all can thrive, ensuring a future that is both prosperous and enduring.


1/31/2025

海:451 ~容之三寶:慈儉讓




 [圖說]


老子曰:天下皆謂道大,道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

面對競爭,要學習大海的寬容,

對他人仁慈,他人會佑我助我,

對自己克制,內心會指引方向,

對天地謙卑,與人愈多己愈多。


[說明]

老子在《道德經》中提出「道有三寶」,即慈、儉與不敢為天下先,並強調持守這三種美德能讓人立於不敗之地。慈悲能使人真正勇敢,節儉能讓資源更加充盈,而謙遜不爭則能讓人成為眾人推崇的領袖。這三者並非懦弱,而是順應天地自然的智慧,使人在競爭中能夠長久立足。


面對競爭,我們應如大海般寬容包容。大海因能容百川,故成為至大;競爭中的人若能對他人懷抱仁慈,則能贏得人心,獲得支持。真正的勇者並非以武力壓制對手,而是以仁愛凝聚人心,轉敵為友,使競爭轉化為共榮共存。


其次,節制與內斂是力量的積蓄。過度揮霍與自滿容易使人迷失,而懂得克制的人則能保持內心清明,做出正確的決策。在競爭中,不是每一次對抗都需要正面衝突,適時收斂,蓄勢待發,反而能在關鍵時刻展現真正的實力,贏得長遠的發展。


最後,真正的強者從不爭先,而是順應時勢、與人為善,最終自然成為眾人推舉的領袖。過於爭強好勝的人,往往容易被環境淘汰,而願意謙遜包容的人,反而能夠與人同行,拓展更大的格局。競爭並非只是一場爭奪,而是尋找共存共榮之道。當一個人能對他人仁慈,對自己克制,對天地謙卑,那麼競爭將不再是對立,而是相互成就的過程。


Laozi, in the Dao De Jing,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the “Three Treasures” of the Dao: compassion (慈), frugality (儉), and humility (不敢為天下先). He emphasizes that adhering to these virtues allows one to stand undefeated. Compassion brings true courage, frugality ensures abundance, and humility enables one to become a respected leader. These qualities are not signs of weakness but rather a profound wisdom that aligns with the natural flow of the world, allowing one to thrive in competition.


When facing competition, we should be as vast and accommodating as the ocean. The sea is great because it accepts all rivers; similarly, a person who treats others with kindness earns their support and goodwill. True strength does not come from overpowering opponents but from uniting people through benevolence, transforming competition into mutual growth and coexistence.


Secondly, restraint and self-discipline are keys to long-term success. Excessive indulgence and arrogance often lead to downfall, while those who practice self-control maintain clarity and make wise decisions. In competition, not every confrontation requires direct conflict—sometimes, patience and strategic retreat allow one to gather strength and seize opportunities at the right moment, ultimately achieving sustainable success.


Finally, true leaders do not aggressively seek dominance but instead adapt to circumstances and work harmoniously with others, eventually earning respect and influence naturally. Those who are overly competitive and eager for power often find themselves eliminated by the very system they seek to control. In contrast, those who practice humility and cooperation can build lasting alliances and a broader vision. Competition is not merely about winning or losing but about discovering ways to coexist and prosper together.


When a person is compassionate toward others, disciplined in their own actions, and humble before the forces of nature, competition ceases to be a struggle for supremacy. Instead, it becomes a journey of mutual achievement and grow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