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8/2024

生:216~ 上海外灘談人生

【引言】

三月27日,來到上海外灘散步欣賞夜景。這一天大家討論人生是什麼?我想起年輕時的一句座右銘,人生乃學習,感恩,處世,養生,於是結合傷害的景色,組成這張圖。

【一圖】

隨著歲月的成長,我也逐漸理解更多關於儒家與道家的內涵,於是就結合了「養生」的多重意義,組成如上的圖與文字說明。

3/26/2024

華:215~嵐海觀之一(電子書5)

 


【引言】

        《嵐海又一觀- 2023 儒易道哲思筆記》是我的第五本小書, 是繼《鯉山又一村 -  2022 論孟易老隨記》之後的第二本有關於「儒易道」的哲思筆記。也就是在2023年閱讀孔子老子與易經等中華文化古代經典基本教材之後的心得與啟發。既然是心得與啟發,裡面的想法,多少參考閱讀其他作品的心得,加上自己的想法所組成。我樂意分享我的淺見,願有緣人也可有所啟發。

        前一本書名肇因於2022年造訪陳明哲老師的故鄉台東鯉魚山,因此「鯉山又一村」是指哲思從鯉魚山出發,邁向另一個階段。這本書名肇因於2023年登山台灣玉山與日本富士山,因此「嵐海又一觀」是指哲思從玉山山嵐與富士山雲海角度反觀,朝向更高更遠的不同視角。此外,2023年起開啟陸續以插畫創作來解釋哲思,跳脫文字呈現「嵐海又一觀」,也是另一個2023年的嘗試。
         我相信中華文化的古代經典,蘊藏著很多古人的智慧,有些歷久彌新,有些不合時宜;隨著科技與現代文明的進步,我們需要共同來思考賦予他們新時代的意義與生命。這是我的願望,希望大家一起努力,與時俱進,立己利人。

【目錄】
序言
山嵐與海洋的視角
1. 明哲匯第二期心得
2. 華仔與孔子談易傳
3. 華仔與孔子談工商
4. 許仁圖談孔子易
5. 孫中興說孔子
6. 王賡武談南方海洋視角
7. 李劼談中國文化冷風景
8. 稻盛和夫談人生皆為自心映照  
9. 德川日本儒學思想特質
10.日本超譯中華經典之心得
11. 孫子兵法的當代詮釋
12. 活用古人智慧之我見
13. 用數字看論語
14. 用佳句讀論語
15. 用易經好溝通
16. 儒易道的閒聊

【一字】

華,繁榮,《說文解字》華,榮也。《廣韻》華,草盛也。

華,中國簡稱,如華夏。

華,美麗。如華麗,華燈初上。

華,文飾。如樸實無華,《老子》道之華。

華,萼也,花。如春華秋實。《易,大過》枯楊之華。

華,化妝用的香粉,《洛神賦》鉛華弗御。

華,誹謗木,如華表。

華.精美的部分,如精華。

【一圖】

這張圖是本書的封面,原圖參考

海:164~嵐海觀    https://acemba.blogspot.com/2023/12/blog-post_9.html

【前四本書】

一,《孟林詩集》是年輕時候的五言與七言詩集,記錄年輕歲月的風華。並未對外公開。

二,《日月詩集》是2022年將易經轉化成詩集的方式,呈現64個卦的故事詩。

經:01~日月詩集  https://acemba.blogspot.com/2023/01/blog-post.html

三,《鯉山又一村》是 2022 年學習儒家道家與易經等古典教材後的心得 

鯉:02~鯉山又一村  https://acemba.blogspot.com/2023/01/blog-post_12.html

四,《人物志》是2023年讀劉邵《人物志》一書所作的心得及翻譯本。未對外公開。




全:214~復命知常乃全

【引言】

讀辛意雲的國學書,他問讀者的第一個問題,什麼是人?人與動物不同的地方在哪裡?

辛意雲認為春秋戰國時期的諸子百家,他們共同的思想根源,都是來自於「對人的關懷」,從周天子的封建制度,從世襲的貴族制度中解放出來,每個人開始有自我覺醒的意識,開始追求「人」的意義。孔子儒家的人,建立在「仁」也就是與人互動的人群關係上;莊子道家的人,不論是真人或全人,建立在「天人」合一的基礎上;墨家的兼愛,荀子的性惡,法家的治人,都是與人有關。

因此,人與動物最大的差別,就是「自我意識的覺醒」,會探索自己存在的意義,然後會希望與朋友交往,然後建立一個國家或共同體,互相合作也彼此約束,必要時會捨身奉獻,留下心靈上的自由。

【一字】

全,全部,《說文》,完也。就是完備的意思。

全人,《莊子》,了解大自然的天道,也能擅長於人到的人。

全人,現代意義指身心靈修養完整的人,身體健康,心理健全,有堅定的自我覺醒意識或信仰。

【一圖】

借用《老子》這句話,也是老子書中提到的「全」字。

萬事萬物歸根究底,就是回到「寧靜的自性」,也就是恢復原本的面目,回到原點(復命)。

人生的意義是什麼?歸根復命,找回初心,找回原來的那一片寧靜。

因此撇除生命中的繁瑣枝節,讓各種煩惱離開,這就是「知常」,也就是作為自己的主人。

知常曰明,看得透,明白了,就能夠了解「天道」與「人道」,貫穿天地人或事身心靈,這就是「王」。

知常,明白了,就能包容萬事萬物是是非非。

能包容,就能有開放的心胸,有較大的視野。

開放心胸後,就能通達人事。

通達人事後,就能順應自然。

順應自然後,就能掌握道理。

掌握道理後,做事就可長久。


3/24/2024

玄:213~玄牝之門

【引言】

最近讀《老子》,聽辛意雲老師講到「谷神不死,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剛好前天到北港參加白沙屯媽祖遶境,又想到這句話,於是畫出這張塗鴉。

【一字】

玄,《說文》幽深的意思。

玄,玄德,指深不可測。

玄,玄黃,黑色。

【一圖】

去年參加媽祖遶境,在王功遇到隊伍,就畫了以王功燈塔為背景的圖。

https://acemba.blogspot.com/2023/02/blog-post_19.html

媽祖不變,今年到了北港朝天宮,北港是昔日海盜顏思齊登陸台灣的地方。在北港的市中心圓環有個紀念碑。

這張圖的意義,我想呈現天地間的奧妙,剛柔與陰陽的調和。

首先,男女的對稱,北港是顏思齊登陸台灣的地方,而當時渡海來台的漢人,他們所信奉的卻是陰柔慈悲的媽祖。

其次,陸海的對稱,顏思齊從海上來,從海上來到陸地,在陸地上紮營建築山寨,防堵山地原住民的侵入,另一方面在北港開墾。所以用船,展現海洋的視角,而顏思齊死後葬在嘉義。媽祖遶境,是走陸路,他的粉紅超跑鑾駕,在9天期間,從通宵到北港,往返280公里的路程,至於媽祖其人,是個在海上虛無飄渺的神。因此,這張圖的兩側,海與陸地對稱。

借用《易傳》的這句話,媽祖陰柔鑾駕閉門叫做坤,思齊陽剛船入笨港叫做乾,分分合合開開關關就叫做變,古往今來人來人往就叫做通。能夠透過這些前人的成果,「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謹言以慎出,頤養以慎入。」敬神敬啟前人,重點在於提醒自己,這就是「神」的意義。

【參考】之前有關媽祖遶逕的Blog

一,大甲媽祖2023的遶境:https://acemba.blogspot.com/2023/05/blog-post.html

二,元保宮2024展出媽祖鑾轎:https://acemba.blogspot.com/2024/01/blog-post_6.html




3/23/2024

學:212 ~學而時習之

【引言】

最近聽完辛意雲老師講解的《論語》,將自己的心得歸納為這一張塗鴉。

【一字】

學,學習,覺也。

【一圖】

這張圖是以司馬庫斯的2500年的神木為背景,因為孔子出生在公元前551年,相當於2575年前,與這棵神木年紀差不多。

以這棵神木的多個枝幹,勾勒出學的不同方向。

根據《論語》這句話作為一言以蔽之。

再以這句話往下勾勒出論語的重點。


3/13/2024

士:211~明能識位

[引言]

昨天讀了大陸歷史學家張宏杰在2020年所寫的《世界史架構下的中國》,也讀了陳明哲老師和上海復旦大學陸雄文在復旦商業知識一觀復談的《如何培養當代的士》,我重新檢視士這個字的甲骨文起源,往上連想到王和主,往下拆成工和一,覺得中國造字的趣味,以及對人生中社會階層的定位,有所啟發。

[一字]

士,事也。甲骨文作「丄」就是一個突起,像一個人。《白虎通》士者事也,任事之稱。通古今辯然否謂之士。《說文》事也,數始於一,終於十,以一從十。推十合一為士(孔子)。

士,道者,《老子》: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老子68)。上士聞道勤而行之(老子40)。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老子15)《帛書老子15》:古之善為道者,微眇玄達,深不可志。

士,士衛及文士,在周朝以前,土分為文士及武士,武士是卿大夫底下的土衛階級,隨身帶武器。論語中的子路就是士,負責保衛國君的安全。文士則是像大夫底下的文書助手或禮生。

士,策士名士,到春秋戰國,很多諸侯家臣都善養士,士要幫卿大夫們作謀略或當使臣,通常要有謀略口才兼有武才。所以《論語》中孔子說「行已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君,原本是國君,到春秋戰國,四公子都自稱君,禮賢下士,如春申君,信陵君,平原君及孟嘗君。士,當然也有雞鳴狗盜之徒。

士,士大夫或士族,同稱門閥或世族,在東漢到唐代期間,以儒者為主體的書香世家,一代代傳承做官的階級就是士族,「學而優則仕」,為皇帝底下當官的讀書人都稱士,也是懂得當時「獨尊儒術」的人。到了唐宋科舉制度之後,考上秀才進士的人也都叫士。

士,道士、方士及術士,形容道教修行的人,有些能通鬼神修異術悟死生之道,能幫助他人解決心理陰陽風水及未知的問題。懂得易經或八字占卜的人或可以超渡亡魂者也是術士。

士,儒生及士君子,讀書人的通稱。孔子告訴子夏「汝為君子儒,勿為小人儒」,做儒者,有不同格局,就像做為土人可以做「聽命行事的承辦員,也可有志向的君子士」。後來在台灣的學制上將學歷用士來分等級,如學士,碩士,博士。

士,武士(Bushi),通稱「侍」(念samurai)是日本10到19世紀的社會階級,負責輔佐貴族(藩主或幕府),包含文職及武將。武士是日本平民最高等級,但仍只算是貴族的臣子之一。通常和西方的騎士並稱,形容是將帥領導人底下的幕僚或隨從。日本的武士道,是武士訴求的道德規範,類似騎士精神,效忠領主,講義勇及禮誠,克己自律等。

士,土官士卒,士就是軍隊中的一個基層階級,如士官上面有軍官,下面帶兵,

士,基層的專業人士,如記帳士,地政士(代書),護士,藥劑士。在他們的上頭有「師」字輩,如護理師,藥劑師,會計所等。

[一圖]

在傳統的中國封建社會,「萬般皆下品, 惟有讀書高」,士農工商,士的等級是皇公貴族之下最高的,二千多年來除了元代及文革貶抑讀書人之外(元代社會階級有九儒十丐之傳言,文革時知識分子則被稱臭老九),讀書人在社會具有一定的地位,學而優則仕。即使在日本的「武士」及歐洲的「騎士」,也都象徵一定的社會地位。儒家的《論語》的文字,可以看出孔子的弟子中分為二類學生,一是一般庶民希望被培養成為諸侯或卿大夫的「士」的弟子,二是卿大夫的第二代準備成為「君子」繼承「君」位的弟子。

本圖以士為第四級為中心,往上往下看。士,可以是企業內的中堅幹部專業經理人,也可以是古代的英雄豪傑,為雇主奉獻才能,同時兼顧底下的利益。

士的上層是王(第五層),王字就像在士上頭加一橫,也就是說,士是王的隨從(士衛)或幕僚(謀士策士)。王具有領導權也有決策權。就像現在的CEO或一個國家的領導人。

王的上層是主(第六層),在春秋戰國,各諸候王的上頭有周天子,周天子才是天下共主。從《世界史架構下的中國》一書看到,秦到清代,中國帝制掃去藩王的地位,因此皇帝就是天下的唯一統治者,就是主,底下的親王往往沒有實權。然而歐洲的社會採取城堡自治,各國有國王,共同推崇教廷為精神共主。大英國協,則是各國自治,以英國女王為共主。日本在幕府時期也是藩主各自為政,但以天皇為共主。這都是不同文化的差異。

士的下層是工(第三層),工相當於做事的人。也可形容在組織內專才的人。

工的下層是丄(第二層),是商人,如供應商或交易者。「商」「交」都有「丄」。也可形容微企業,立已立人的小老闆。

丄的下層是一(第一層),是底層平凡的個體,包含老弱婦孺及廣大民眾。也可形容個體戶,盡己之力的SOHO(small office home office)族。

這圖趣味的地方就在運用中文造字的上下發展,「士以天為己任,任重道遠」。士位在中位,上承主王,下領工商,間接照顧底下眾人。

做一個士,要知道自己的能力及位置,盡本分而為人啊!想到左宗棠的一段人生哲理適合作為士的定位:「發上等願、結中等緣、享下等福」;「向高處立、就平處坐、從寬處行」   

[延伸]以字拆義

拆字一:「士」字有「十一」意義,「十」表示位居上下左右之交會,也就是中道,底下基於一為基礎!

拆字二:「士」也有「二丨」的意義,就是在貫穿「天地人」三才,但不像「王字」有三畫,而是「立地」「為人」而「無天」。因為士的天是以王為依歸啊,好好做好「老二」哲學!

拆字三:士心為志。士若用心則有志。

拆字四:士口為吉。士慎食慎言語則吉。

折字五:爿士為壯。士知不足,有田產或有另一半相助則壯。爿形容另一半,可以說是士的不足之處。武士缺文,文士缺武,貧士缺錢,蠻士缺謀,只要補足了就可強壯。



3/12/2024

凍:210 ~台南大凍山

[引言]

今天是3月12日植樹節,紀念99年前孫中山先生逝世。今天畫了這張塗鴉,以盛開的木棉花及茂密的竹林,記錄上周前往台南爬上台南最高的山岳大凍山。

[一字]

凍,冷凍。

[一圖]

每年三月到四月在南部是木棉花盛開的季節,驅車到台南白河,沿途的紅色花朵像火焰般迎新我們的到來。以綠山為背景,更襯托出木棉的熱情。

走上山林小徑,沿途竹林茂密,竹林間散步,涼爽又有幽情。

慢慢地爬升,終於來到大凍山的山頂,上次到此,已是12年前,山頂三角點及涼亭依舊在,只是我的頭髮稀少,歲月增添痕迹了。

[註]

今天出版第五本讀書心得小冊子:《嵐海又一觀:2023 儒易道哲思筆記》,以此誌記。

詳細介紹請參考:https://acemba.blogspot.com/2024/03/215.html

這張插圖並沒什麼特別道德意味。只是春天看到陽光及紅花的一種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