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冬至,是一陽來復的復卦。
今年全球的局勢動盪不安。人心浮動。但日子也過了。
[引言]
針對這一期的明哲匯最後一堂課,若要會這一年的課複盤,給一個字,我將給「容&融」這二個字。
容,是針對不同的意見或主體,試圖去找出彼此不同的地方,在相異處尊重彼此的存在!
融,是針對不同的意見或主題,試圖找出彼此相同的地方保留下來,然後去融化不同的地方。
容,可以說是容許一條濁水和一條清水共存,兩條河水各走各的路互不干擾。
融,可以說是把一條濁水和一條清水匯了一起,然後就變成一條比較不那麼濁的水。
在我們的求學與生活,很多的知識與科技是必須要融合在一起的!
在我們的家庭或者企業裡面,有些文化跟思維是必須融合在一起,但有些屬於個人的專長與特質,應該是要包容他的多元性,而不應該變成一言堂。
[小結]
明哲滙的最後一堂課以水之德作為課程總結。
水德的象徵就是龍,剛好今年是龍年,大家在世局動盪不安中即將平安度過。
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利萬而不爭。
這也呼應老師今年的主題「融」字,以及我今年感觸最深的「容」字。
水之器,它能融會濁河清溪奔入大海,因其能融,所以能用。
水之道,它能動能靜,靜能歸根本源,能容納善惡對錯新舊異己,因為不爭而莫之與爭。
期許未來的一年,先練容的功夫去包容是非的混沌,再用融的功夫去融會古今的智慧。
一,三個大象的認知
最近閱讀了Harari (哈拉瑞)所寫的《連結:Nexus》這本書,他在書中揭示:現實(reality)有三種形式:
(1)客觀存在的現實:例如大象真實存在非洲或是動物園內,有一個很大的動物,叫做大象
(2)主觀理解的現實:這又分為三種
- 親自體驗所看到的大象,因為你看到的大象很小隻,耳朵很大,沒有象牙,你就以你看到的當作現實
- 網路網頁上搜尋到的知識,你查了維基百科,又查了很多動物園的介紹,還有科學家拍的照片,你看到了這些知識,在你心目中所建立的大象認知
-別人告訴你有關大象的介紹後,你自己內心所建立的大象的認知
(3)人際互動的現實:在社群內,集體意識所傳說的大象的故事,例如大象很溫馴
這三種現實各自存在,三者可能彼此不相同。
二,以柯文哲為例說明
再換個角度來說,以台灣2024年發生的柯文哲先生的京華城案件,
(1)客觀存在的事實,就是有一個隨身碟,裡面記錄著一些數字(密語/謎語),有一些錢,不論在銀行帳戶或人與人之間流動,那是真實的存在。
(2)主觀的認知,(A)有人認識柯文哲,也跟柯文哲交情很好,他對於柯文哲涉案的認知,憑著他的經驗,有一種現實,這個現實在某個視角是對的。(B)有人看了新聞報導,就會有自己的認知,這個認知與真實未必相符,但那是這個人的認知。(C)有人當初參加柯文哲的政黨(民眾黨),他聽了柯文哲的演講或是其他好友的描述,他相信柯文哲,因此,主觀上他就是支持柯文哲。(D)有些人就是討厭柯文哲,他的社群軟體,一直灌輸給他柯文哲的負面消息,因此,他對於柯文哲的印象,主觀上就是負面的較多。
(3)互動相關的現實。有些社群媒體,會濃縮寫成「懶人包」來簡單說明「某個政黨」或「某個群體」對柯文哲的評論或支持。這些訊息,是代表某個政黨或某個群體的集體意見,不見得是整個群體都全部認同的。
在這三種角度(1)可能不同於(2),(1)可能也不同於(3),而且(2)也不同於(3)。
三,不寬容的罪惡
三種現實都可能有對有錯,歷史上最大的罪惡,就是以少數人的主觀認知,強迫多數人接受;或是多數人的主觀認知,強迫少數人接受。若不接受,會以暴力的方式來脅迫。
(1)宗教的迫害:宗教是最主觀的,因為沒有人有能力證實客觀的上帝或賞罰的存在,卻存在有些宗教群體假借上帝的名義,強迫不信奉宗教的人必須接受,甚至透過殺戮的方式清洗非我族類。
(2)帝國主義的殖民:帝國主義仰仗船堅砲利,或是軍事外交資源,佔領被殖民的土地與人民,脅迫當地被殖民的民眾必須接受。佔領者的人數並沒有優勢,但是他們的艦隊或潛在的危害行動,都使得被殖民的多數國民,沒有反抗的能力。
四,我建議朝向包容
我們必須理解到現實有三種視角,而我們人們的主觀理解未必是對的,問了別人也未必是對的。因此,我們必須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而且對於過於老舊的內容,必須做好古董的保管,但不要盲目的信仰。同時,對於別人的見解,不要批評,而是更多的鼓勵。
波斯詩人魯米<有一片原野>
Out beyond ideas of wrongdoing and rightdoing,
there is a field. I’ll meet you there.
When the soul lies down in that grass,
the world is too full to talk about.
Ideas, language, even the phrase “each other”
doesn’t make any sense.
容,用包容的心看待彼此!
這本內容只有繪畫,沒有說明文字。主要是讓沒有參與讀書會,也沒有太多興趣閱讀文字的人所瀏覽。
【電子書9】
第9本電子書,匯之繪:一字一圖洄古今
https://online.fliphtml5.com/hfdkn/odfx/
這本書就是這三年的學思歷程的心得收錄46張圖,整理成45篇短文,作為自己過去三年的學習紀錄!也感謝老師!書中內容可能還不完美,作為自己的心得。
針對Victor Huang & Greg Horowitt 在2012年出版的《硅谷生態圈:創新的雨林法則》一書,利用週末時間讀完。這本書雖然有些內容已經過時,但也讓我們一窺在2012時的「硅谷創新文化」的精神。在畫中我重新翻譯原文的七個雨林法則,讓他們更信達雅。
我很喜歡作者用 Serendipity 這個字來形容在熱帶雨林中的創新,是一種在混沌中的偶遇。就像徐志摩的詩寫的「偶然,一切都是偶然」。雨林中每個植物有他的本質與特色,就像我們生命中遇到的每個人來自不同種族文化與原生家庭,我們用包容的心態,不要輕視任一株小草,不要刻意的分出壁壘,如何在最低損失下給予別人信任,在能力可達的範圍下幫助別人。我們不求回報的互相幫助,才能建立信任。不要刻意,不要墨守成規,很多的偶然就可能變成奇蹟。
在任何生態圈,都有生存的競爭,但也不斷在競生,我們嘗試順其自然的發展。
在11月份的明哲匯,主題是「容競利世」,於是我想研究「利世」的源頭與意義。
我找到在顏之推的《顏氏家訓》有這麼一段話。於是找出來研究。
這段文字,真的很棒,可供參考:
夫所以讀書學問,本欲開心明目,利於行耳。
世人讀書者,但能言之,不能行之,忠孝無聞,仁義不足;加以斷一條訟,不必得其理;宰千戶縣,不必理其民;問其造屋,不必知楣橫而梲豎也;問其為田,不必知稷早而黍遲也;吟嘯談謔,諷詠辭賦,事既優閒,材增迂誕,軍國經綸,略無施用:故為武人俗吏所共嗤詆,良由是乎!
「古之學者為己,以補不足也;今之學者為人,但能說之也。古之學者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學者為己,修身以求進也。夫學者猶種樹也,春玩其華,秋登其實;講論文章,春華也,修身利行,秋實也。」(翻譯:古代求學的人是為彌補自身的不足,現在求學的人是為了誇誇其談;古代求學的人是為了造福社會,現在求學的人是為了修身求做官。學習就像種果樹一樣,春天可以賞玩它的花朵,秋天可以摘取它的果實。講論文章,這就好比賞玩春花;修身利行,這就好比摘取秋果。)
「孔子云:『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魏武、袁遺,老而彌篤,此皆少學而至老不倦也。曾子七十乃學,名聞天下;荀卿五十,始來遊學,猶為碩儒;公孫弘四十餘,方讀春秋,以此遂登丞相;朱雲亦四十,始學易、論語;皇甫謐二十,始受孝經、論語:皆終成大儒,此並早迷而晚寤也。世人婚冠未學,便稱遲暮,因循面牆,亦為愚耳。幼而學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學者,如秉燭夜行,猶賢乎瞑目而無見者也。」
呼應這個月明哲匯的「競融(容)利世」,我喜歡用「容」,包容的容。
在創新的雨林中,存在很多不同的個體與群體,彼此競爭與合作。當然有些成長茁壯的大企業,就會不斷的併購新創或競爭對手,逐漸形成不同的陣營。
不同的國家或企業集團,會有各自的利益考量,就會形成溝通的代溝。每個人都自以為是最優越的,也希望對手順從自己,為了市場或資源利益,就會產生衝突。也不惜製造貿易或技術輸出的壁壘。幾個國家或企業,就形成聯盟,互相對抗。
我是王道,但對方是霸道,怎麼辦?第一,看長期而不看短期。以更宏觀與長遠的視野,想想不同世代與不同領域的人。世界不是只有兩個國家,還有將近200個主體,他們也是值得尊重的個體。我們要看永續發展,不只是有當下。第二,換位思考,別人的立場在想:「自稱王道的人想要融合我,我才是正義的一方,我一定要對抗?」。第三,應以萬物蒼生為念,效法水的精神而不爭。
包容是最好的解方,超越善惡/對錯/王霸/東西等「二元對立」,包容與尊重更多元的小我,以「興天下大利」為共同的理想,不要互相指責,彼此各退一步,互相包容體諒,尊重彼此的夢想,共同為天下數十億人口著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