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圖片為 DALL-E 3 的AI生成 (2024.12.28 文華繪)
明哲匯第三期在12/14結束,於是在今天編寫課後心得報告。彙整過去一年的文章,預計在近期內完成第10本電子書《洄瀾又一見:2024 華夏哲思筆記》
本書分為 8章,標題分別為
1.匯第三期:2.儒家:3.道家; 4.墨家;5.革新;6.連結;7.包容;
8.洄古今:將以這張作為第八章的封面
【說明】
本章的意象為洄流。以月形海灣的洄流作為想像的起點。
以上圖片為 DALL-E 3 的AI生成 (2024.12.28 文華繪)
明哲匯第三期在12/14結束,於是在今天編寫課後心得報告。彙整過去一年的文章,預計在近期內完成第10本電子書《洄瀾又一見:2024 華夏哲思筆記》
本書分為 8章,標題分別為
1.匯第三期:2.儒家:3.道家; 4.墨家;5.革新;6.連結;7.包容;
8.洄古今:將以這張作為第八章的封面
【說明】
本章的意象為洄流。以月形海灣的洄流作為想像的起點。
以上圖片為 DALL-E 3 的AI生成 (2024.12.28 文華繪)
明哲匯第三期在12/14結束,於是在今天編寫課後心得報告。彙整過去一年的文章,預計在近期內完成第10本電子書《洄瀾又一見:2024 華夏哲思筆記》
本書分為 8章,標題分別為
1.匯第三期:2.儒家:3.道家; 4.墨家;5.革新;
6.連結;將以這張作為第六章的封面
7.包容; 8.洄古今
【說明】
本章的意象為連結。以一條河流穿過河谷,連結上游與下游作為想像的起點。
以上圖片為 DALL-E 3 的AI生成 (2024.12.28 文華繪)
明哲匯第三期在12/14結束,於是在今天編寫課後心得報告。彙整過去一年的文章,預計在近期內完成第10本電子書《洄瀾又一見:2024 華夏哲思筆記》
本書分為 8章,標題分別為
1.匯第三期:2.儒家:3.道家; 4.墨家;5.革新;6.連結;
7.包容;將以這張作為第七章的封面
8.洄古今
【說明】
本章的意象為包容。以雲海作為想像的起點。
以上圖片為 DALL-E 3 的AI生成 (2024.12.28 文華繪)
明哲匯第三期在12/14結束,於是在今天編寫課後心得報告。彙整過去一年的文章,預計在近期內完成第10本電子書《洄瀾又一見:2024 華夏哲思筆記》
本書分為 8章,標題分別為
1.匯第三期:2.儒家:3.道家; 4.墨家;
5.革新;將以這張作為第五章的封面
6.連結; 7.包容; 8.洄古今
【說明】
本章的意象為逆流而上。
圖中一位勇士,面對夕陽下的溪流,他畫著獨木舟,逆水而上。
本章內容是針對當代的哲學思想家,勇於檢討過時的文化困境,並且提出不同的見解。
以上圖片為 DALL-E 3 的AI生成 (2024.12.28 文華繪)
明哲匯第三期在12/14結束,於是在今天編寫課後心得報告。彙整過去一年的文章,預計在近期內完成第10本電子書《洄瀾又一見:2024 華夏哲思筆記》
本書分為 8章,標題分別為
1.匯第三期:2.儒家:3.道家;
4.墨家;將以這張作為第四章的封面
5.革新; 6.連結; 7.包容; 8.洄古今
【說明】
本章的意象為墨家,以墨家的兼愛非攻,俠客精神為圖示。
以上圖片為 DALL-E 3 的AI生成 (2024.12.28 文華繪)
明哲匯第三期在12/14結束,於是在今天編寫課後心得報告。彙整過去一年的文章,預計在近期內完成第10本電子書《洄瀾又一見:2024 華夏哲思筆記》
本書分為 8章,標題分別為
1.匯第三期:2.儒家:
3.道家:將以這張作為第三章的封面
4.墨家; 5.革新; 6.連結; 7.包容; 8.洄古今
【說明】
本章的意象為道家,以老子為象徵。
老子離開官場,前往郊外,享受人生的自在。
碰巧遇到天上的極光爆發,象徵另一個新的開始。
以上圖片為 DALL-E 3 的AI生成 (2024.12.28 文華繪)
明哲匯第三期在12/14結束,於是在今天編寫課後心得報告。彙整過去一年的文章,預計在近期內完成第10本電子書《洄瀾又一見:2024 華夏哲思筆記》
本書分為 8章,標題分別為
1.匯第三期:
2.儒家:將以這張作為第二章的封面
3.道家; 4.墨家; 5.革新; 6.連結; 7.包容; 8.洄古今
【說明】
本章的意象為儒家,孔子作為象徵人物。
孔子是一位悲劇英雄,他生前懷有壯志,想要恢復周公制定的禮樂制度,也開啟平民的禮教或為政的學堂,教育更多人學習禮儀制度。
然而終其一生,他並沒有得到很好的官位,也沒有看到周公的禮樂制度得以發揚光大。
但他死後,他的儒家被拿來當作治國的宣傳教條,仁義道德與相關古書成為讀書人考試必須背誦的內容。他也被封為至聖先師,並且全國設立孔廟,被長期祭祀,直到現在他的子孫也還受到特別的世襲待遇。
這幅畫,形容他的踽踽獨行,走向一個幽暗的森林。
以上圖片為 DALL-E 3 的AI生成 (2024.12.28 文華繪)
明哲匯第三期在12/14結束,於是在今天編寫課後心得報告。彙整過去一年的文章,完成第10本電子書《洄瀾又一見:2024 華夏哲文筆記》
https://online.fliphtml5.com/hfdkn/entg/
本書分為 8章,標題分別為
1.匯第三期:將以這張作為第一章的封面
2.儒家;3.道家; 4.墨家; 5.革新; 6.連結; 7.包容; 8.洄古今
【說明】
本章的意象為台東的鯉魚山,那是明哲老師的故鄉。
明哲匯是有他所創立,雖然他早就不住在台東,但我還是以鯉魚山作為他的象徵。
[引言]
針對這一期的明哲匯最後一堂課,若要會這一年的課複盤,給一個字,我將給「容&融」這二個字。
容,是針對不同的意見或主體,試圖去找出彼此不同的地方,在相異處尊重彼此的存在!
融,是針對不同的意見或主題,試圖找出彼此相同的地方保留下來,然後去融化不同的地方。
容,可以說是容許一條濁水和一條清水共存,兩條河水各走各的路互不干擾。
融,可以說是把一條濁水和一條清水匯了一起,然後就變成一條比較不那麼濁的水。
在我們的求學與生活,很多的知識與科技是必須要融合在一起的!
在我們的家庭或者企業裡面,有些文化跟思維是必須融合在一起,但有些屬於個人的專長與特質,應該是要包容他的多元性,而不應該變成一言堂。
[小結]
明哲滙的最後一堂課以水之德作為課程總結。
水德的象徵就是龍,剛好今年是龍年,大家在世局動盪不安中即將平安度過。
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利萬而不爭。
這也呼應老師今年的主題「融」字,以及我今年感觸最深的「容」字。
水之器,它能融會濁河清溪奔入大海,因其能融,所以能用。
水之道,它能動能靜,靜能歸根本源,能容納善惡對錯新舊異己,因為不爭而莫之與爭。
期許未來的一年,先練容的功夫去包容是非的混沌,再用融的功夫去融會古今的智慧。
一,三個大象的認知
最近閱讀了Harari (哈拉瑞)所寫的《連結:Nexus》這本書,他在書中揭示:現實(reality)有三種形式:
(1)客觀存在的現實:例如大象真實存在非洲或是動物園內,有一個很大的動物,叫做大象
(2)主觀理解的現實:這又分為三種
- 親自體驗所看到的大象,因為你看到的大象很小隻,耳朵很大,沒有象牙,你就以你看到的當作現實
- 網路網頁上搜尋到的知識,你查了維基百科,又查了很多動物園的介紹,還有科學家拍的照片,你看到了這些知識,在你心目中所建立的大象認知
-別人告訴你有關大象的介紹後,你自己內心所建立的大象的認知
(3)人際互動的現實:在社群內,集體意識所傳說的大象的故事,例如大象很溫馴
這三種現實各自存在,三者可能彼此不相同。
二,以柯文哲為例說明
再換個角度來說,以台灣2024年發生的柯文哲先生的京華城案件,
(1)客觀存在的事實,就是有一個隨身碟,裡面記錄著一些數字(密語/謎語),有一些錢,不論在銀行帳戶或人與人之間流動,那是真實的存在。
(2)主觀的認知,(A)有人認識柯文哲,也跟柯文哲交情很好,他對於柯文哲涉案的認知,憑著他的經驗,有一種現實,這個現實在某個視角是對的。(B)有人看了新聞報導,就會有自己的認知,這個認知與真實未必相符,但那是這個人的認知。(C)有人當初參加柯文哲的政黨(民眾黨),他聽了柯文哲的演講或是其他好友的描述,他相信柯文哲,因此,主觀上他就是支持柯文哲。(D)有些人就是討厭柯文哲,他的社群軟體,一直灌輸給他柯文哲的負面消息,因此,他對於柯文哲的印象,主觀上就是負面的較多。
(3)互動相關的現實。有些社群媒體,會濃縮寫成「懶人包」來簡單說明「某個政黨」或「某個群體」對柯文哲的評論或支持。這些訊息,是代表某個政黨或某個群體的集體意見,不見得是整個群體都全部認同的。
在這三種角度(1)可能不同於(2),(1)可能也不同於(3),而且(2)也不同於(3)。
三,不寬容的罪惡
三種現實都可能有對有錯,歷史上最大的罪惡,就是以少數人的主觀認知,強迫多數人接受;或是多數人的主觀認知,強迫少數人接受。若不接受,會以暴力的方式來脅迫。
(1)宗教的迫害:宗教是最主觀的,因為沒有人有能力證實客觀的上帝或賞罰的存在,卻存在有些宗教群體假借上帝的名義,強迫不信奉宗教的人必須接受,甚至透過殺戮的方式清洗非我族類。
(2)帝國主義的殖民:帝國主義仰仗船堅砲利,或是軍事外交資源,佔領被殖民的土地與人民,脅迫當地被殖民的民眾必須接受。佔領者的人數並沒有優勢,但是他們的艦隊或潛在的危害行動,都使得被殖民的多數國民,沒有反抗的能力。
四,我建議朝向包容
我們必須理解到現實有三種視角,而我們人們的主觀理解未必是對的,問了別人也未必是對的。因此,我們必須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而且對於過於老舊的內容,必須做好古董的保管,但不要盲目的信仰。同時,對於別人的見解,不要批評,而是更多的鼓勵。
波斯詩人魯米<有一片原野>
Out beyond ideas of wrongdoing and rightdoing,
there is a field. I’ll meet you there.
When the soul lies down in that grass,
the world is too full to talk about.
Ideas, language, even the phrase “each other”
doesn’t make any sense.
容,用包容的心看待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