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2023

奉:148~台東池上的奉茶樹

【引言】

難得到台東池上旅行,在黃金稻穗當中騎車漫步,真的非常悠閒與令人沈浸其中。有感此景,讀到蔣勳先生的「池上日記」摘要,更覺得人生的趣味,是穿梭在都市叢林與鄉野璞真之間。

【一句】

難得浮生幾日閒,遠離塵囂在鄉間。

【一圖】

台東的池上鄉是一個特別的地方。十多年前,我初次造訪池上時,它只是一個平凡的稻米之鄉,大坡池只是一個荒草叢生的埤塘,不太適合漫步。老街上有一家名為大地池上飯館的餐廳,應該是當地較大的餐廳之一。幾年後,長榮航空找了知名藝人金城武在一棵樹下拍攝奉茶的廣告,使得池上連同這棵樹聲名大噪。樹前的道路因為拍攝過伯朗咖啡的廣告而被命名為伯朗大道

池上的文化拓展其實很早,在2009年就有一個台灣好基金會在池上舉辦「秋收稻穗音樂節」,一開始知名度尚未打開。直到2013年邀請雲門舞集演出稻禾,在稻田中搭建舞台,並由林懷民先生雲門40的宣傳,使得池上藝術節的知名度獲得不小的聲量。同時,池上的基金會邀請知名畫家蔣勳來池上駐村,並舉辦「春耕野餐節」以及「冬藏文化講座」。後來在2015年,開辦「池上藝術村」,邀請蔣勳長期入住,作詩作畫作文,並開始籌備隔年的「池上日記畫展」,才以蔣動的知名度及藝術涵養,將池上的文藝氣息提升許多。

騎在伯朗大道,騎上天堂路,俯瞰左下方的金城武樹奉茶壺,右下方的伯朗大道口畫框,正前方綿延到中央山脈的黃金稻田,真的是一片寧靜祥和的美景。看到絡繹不絕的遊客,回想昨前二天《稻穗藝術節》的盛況,現在的果實是這十多年來的努力,以及鄉親們的熱情,逐漸累積出來的。

在這過程中,也看到「文化傳承」的種子向下紮根,駐村藝術家在池上不只是來作畫演講,也在年輕一輩及農民之中培養文化的種子。就如蔣勳說的,「孔子的哲學核心是仁,就是瓜子仁,是硬殼裡生命的的部分,我到他上後好開心,開始知道佛教說的因和果,就是種子和果實,必須知道有個循環」。他從池上的農民身上學會謙卑,「最飽滿的稻穗都是彎著腰的。」而且他聽著水聲,看到春耕等待秋收,體會到農業文明的奧妙,像種子放到土裡,要等待發芽,經歷春夏秋冬,等待結果,這是自然的次序。文化的擴散與紮根是潛移默化,需要時間的!文化也是一種淘汰和進化的演變。

同樣一個「仁」字,如果和農民們或遊客們講《論語》的仁,大家可能睡著或掉頭。但如果用《池上日記》和大家說仁,大家會感受到這群志工伙伴的「立己立人」,看到藝術家們的「在地深根」,遊客們多來幾次能親自體會池上的不斷蛻變以及文化的提升。同樣一個「文」字,古代的音樂可以逐漸沒人想聽,但台灣40年前的民歌、台灣鄉土的歌曲或美國的爵士音樂卻成為藝術節的主題。隨著時代及生活的需要改變,就像這裡的稻子在適合自己的土壤,加上農民用心的照顧,成就出台灣最棒的稻米。

騎過池上的圳溝及水車,從伯朗大道、天堂路和大坡池的不同角度看池上,藍天白雲青山黃穗,秋收的果實,來自春耕的付出,以及來自冬天的孕育。從池上的蛻變,欣賞到大自然的美;從池上的歷程,體認到大自然的秩序;隨著科技的進步,看到農業及文化的與時偕行。這就是人文和大自然一樣的道理。「舉一隅而三隅反」「一點通,而萬事通」,很開心體悟到讀古書卻能貼近現實的進化,古人的智慧換個角度有新的道理,畫出庶民的生活及平凡的美,也難怪蔣勳大師能樂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