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溼,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莊子·大宗師》
~~~
相濡以沫被形容成革命情感,同舟共濟一副溫馨場景,那是一種融融,在困窘中的相扶持!但莊子似乎更鼓舞那種有距離的共存共容關係,彼此都在江湖中的自在悠遊。
文義直解
泉涸:泉水乾涸。 魚相與處於陸:魚困於陸地。 相呴以濕:彼此吐氣使身體保持濕潤。 相濡以沫:彼此用口中唾沫滋潤對方。 不如相忘於江湖:還不如一同在江湖裡自由自在地相忘。
表面上是魚兒在泉水乾涸時,彼此互相幫助,靠唾沫濕氣勉強維生。但莊子說,這樣辛苦維繫的相互依靠,不如在江湖大水中悠游,彼此自由,甚至能夠「相忘」——不用刻意經營,卻自然而然共存。
思想解析
對友情的觀察 莊子認為,當環境困迫時,人與人之間會像魚一樣相濡以沫,互相救濟。這固然有可貴之處,但終究是權宜之計,充滿艱難與侷促。真正理想的友誼或相處之道,應像魚在江湖中,各得其所,不必刻意經營,也無須緊緊依附,而是「相忘」——忘卻彼此存在的界限,無礙無累,自然和諧。 超越功利的人際觀 「相濡以沫」是有限資源下的勉力互助,有其短暫的必要性,但本質上帶著窘迫與依賴。莊子更重視「相忘於江湖」:不以功利維繫,不以依附為基礎,而是自然各得其性,在自由境界中相處。 哲學意涵:自由與逍遙 莊子一再強調「逍遙」與「自然」。對他而言,人與人最理想的關係不是相互束縛,而是各安其所,各自順應自然本性。像魚在江湖中,彼此自在,彼此無需刻意照顧,反而更能長久、圓融。
今日啟示
友情與伴侶關係:真正的親密不是時時黏著,而是在廣闊的「江湖」裡各自安好,自然而然共存。 社會與人際互動:當環境困迫時,我們需要「相濡以沫」;但若能放眼更大的境界,則應追求「相忘於江湖」,以自在和包容代替緊張的依附。 自我與世界:莊子的理想不是緊抓不放的相互救濟,而是回歸自然,超越對立與依存,在無限的「江湖」中融洽共生。
容與融
共融:「相濡以沫」是窘迫中的互助,暫時可貴;有志者面對道德敗壞的當權者,更要團結,和樂融融!
共容:「相忘於江湖」是自由中的共存,不須牽絆各在西東,而相容長久。
儒家訴求前者,以天下皆醉我獨醒,人心詭譎我仁義,知其不可為者相濡以沫相協力;莊子則推崇後者,因為唯有在無拘無束的境界中,人與人才能真正「忘我」與「忘彼」,達到逍遙之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