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3月12日,早上參加一個訪談,面對兩個個性與我截然不同的人,以及他們手下有九位利害關係人(stakeholders ),顯然我們今天面對的競爭及合作,不再只是單一的動態競爭。
如何化敵為友?如何協同作戰?如何保有攻擊性及隨時具有防禦力?
傳統的企業往往採用靜態思維,以假設外在環境「在可確定範圍」,以及假設「競爭者」動向在可預測下,建立目標,進行目標管理!
進一階的策略,加入「競爭者」,假設沒有其他競爭者或合作者,唯一關注的是競爭者的動向,包含它的動機及能力,然後專注和他進行賽局的推演。
然而「競爭者」不只一位,也有「合作者」,在不同的互動與利害關係下,次要競爭者可能成為合作者,某個合作者也可能變成競爭者,競爭過程中會有些人角色變動。這才是真實的狀況。
在這三種狀況下,策略規劃的方法及重點都不一様,也須交叉應用。
靜態的策略規劃工具比較多,最知名的有SWOT分析,有Hambrick五元素鑽石模型(arena,vehicle,differentiation,stage及economic)。
二元動態策略規畫工具也有些,最知名的有Michael Porter的低成本/集中化及差異化策略,陳明哲的MC-RS及AMC,還有賽局分析。
多元複雜動態規劃工具較少,最知名的是價值網分析。
外在環境變動下,除了應變的彈性外,最重要的是折衝樽俎之間的協調能力。如何學這個能力戰國策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