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2025
3/29/2025
3/18/2025
3/12/2025
多:468 ~多元複雜動態
今天是3月12日,早上參加一個訪談,面對兩個個性與我截然不同的人,以及他們手下有九位利害關係人(stakeholders ),顯然我們今天面對的競爭及合作,不再只是單一的動態競爭。
如何化敵為友?如何協同作戰?如何保有攻擊性及隨時具有防禦力?
傳統的企業往往採用靜態思維,以假設外在環境「在可確定範圍」,以及假設「競爭者」動向在可預測下,建立目標,進行目標管理!
進一階的策略,加入「競爭者」,假設沒有其他競爭者或合作者,唯一關注的是競爭者的動向,包含它的動機及能力,然後專注和他進行賽局的推演。
然而「競爭者」不只一位,也有「合作者」,在不同的互動與利害關係下,次要競爭者可能成為合作者,某個合作者也可能變成競爭者,競爭過程中會有些人角色變動。這才是真實的狀況。
在這三種狀況下,策略規劃的方法及重點都不一様,也須交叉應用。
靜態的策略規劃工具比較多,最知名的有SWOT分析,有Hambrick五元素鑽石模型(arena,vehicle,differentiation,stage及economic)。
二元動態策略規畫工具也有些,最知名的有Michael Porter的低成本/集中化及差異化策略,陳明哲的MC-RS及AMC,還有賽局分析。
多元複雜動態規劃工具較少,最知名的是價值網分析。
外在環境變動下,除了應變的彈性外,最重要的是折衝樽俎之間的協調能力。如何學這個能力戰國策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
3/11/2025
蛇:467 ~蛇舞春風
3/10/2025
眠:466 ~眠月線
2025年3月9日 阿里山眠月線散步
眠月線的典故:眠月線是阿里山鐵道支線之一,起點於阿里山新站,止於石猴站,全長9.2公里,沿途有二十四座橋梁與十二個隧道,早期是日本政府為了運送砍伐下的巨木而建造。眠月之名的由來,是一位鐵道工事的河合博士到石鼓盤溪考察。有一天晚上,他躺在大石頭上睡覺,看見明月從參天古木中上升,面對大自然的美景而有感觸。十三年後,他再度來到阿里山,回到當年夜宿的地點,火車來回穿梭牽引一車車巨木下山,昔日巨木早已不在,地上的苔蘚也已不在,昔日的鳴泉變成火車的鳴笛!他為了永遠懷念當年眠於月下的那段經歷,他將此地命名為眠月。
眠月線步道的盡頭,有一塊巨石,高30公尺,酷似台灣彌猴,叫石猴!在阿里山神木倒後成為阿里山主要景點。可惜1999年921地震將猴頭震裂,只留身體。
在猴石附近及眠月車站附近有台灣一葉蘭保育區,是生存於中高海拔地區的台灣原生種,只發一葉,故名一葉蘭。
我們一行人有老有少有不適者,從阿里山森林遊樂區門口散步經姊妹潭、塔山步道、眠月線鐵道抵達石猴邊走邊拍照,往返步行23.05 km,歷時8個多小時。幸運的遇到櫻花盛開,天氣很好,氣溫14°左右非常舒適!
[一圖]
眠月線沿途美景,但最特別沒看到的三個景就用畫的:
(1)滿月:黃昏看到上弦月。
(2)一葉蘭:沿途只看到保護區標示,沒看到花!
(3)石猴:身猶在頭已不見。
底下用火車及櫻花陪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