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2023

甬:157~甬道通暢

【引言】

今天的明哲匯,講通字。但我感受到需要先回到字根「甬」,甬道就是通道。

【一句】

事情要能「通」,要先知道「道」在那裡,然後找到源頭。

反省自己是否被什麼「桶」框住了?被什麼阻塞了而造成「苦痛」,回到「真」與「元」,設法「捅出」一條路。通了,就分享出去!

【一字】

甬,就是通道。

【一圖】

從「甬道」的觀點,來理解通。

湧泉,是源頭。

桶子,是框限。

痛點,是阻塞的結果。

捅,是清除淤積。

誦,是傳播出去。

11/05/2023

缺:156~谷關七雄的旅程(夬)

【引言】

今天到谷關爬山,登上白毛山,在稜線上拍照,看到遠處的另外六座峻山,分別在大甲溪的兩岸。今天天氣很好,可以看得很遠很清楚。想到谷關七雄,今天完成白毛山後,就完成了五座,尚缺兩座(老大與老二),於是產生「夬」卦,這個字也有「缺」的味道。

【一字】

夬,是易經的卦名。《易·說卦》兌上乾下夬。《彖傳》夬,決也。

缺,殘破之物。《說文解字.缶部》:「缺,器破也。」又缺口指空隙。宋.岳飛〈滿江紅.怒髮衝冠〉詞:「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又過錯、不完美之處。如:「缺失」、「完美無缺」。又短少、不足。如:「缺人」、「缺貨」。《廣韻.入聲.薛韻》:「缺,少也。」。

【一圖】

白毛山是谷關七雄最西邊的一座山,站在稜線上往東望去,大甲溪的南邊,由西向東分別是唐麻丹山,八仙山與馬崙山。大甲溪的北檢,在白毛山的對面是東卯山,東卯山的背後是屋我尾山,被東卯山遮住的是波津加山。

老三到老七這五座山,陸續完成。老大與老二,因為時間需要比較長,都只能走到半途而返。

這張圖,從大甲溪的角度看上去,也彷彿是山脈的缺口,可以從不同地方切入去爬上各座山。

(1代表易經完成的五座山,0代表尚未完成的兩座山,順序從老么往上排列)


11/04/2023

坎:155~職涯發展的旅程(坎)

【引言】

如果職涯從新鮮人到舊人分為六個階段,職涯的旅程可以看成是一山又一山的翻越。當然到了第六階段,接著可以再繼續翻越另一山,進入另一個循環。

【一句】

為,無,為;為無,為; 為,無為;為無為,則無不為。

做吧,沒有成功,再做吧(摸索); 做沒有用的事,還是做吧(熱情前進);做完了,定下心來反省不要再做(變動與沈潛);看似做沒有必要做的事,卻能成就所有的事(淡泊明志,寧靜致遠)。

【一圖】

這是從爬山體悟人生,人生何嘗不是在上坡下坡的起伏中前進。(1代表人生的進展與順利階段,0代表停滯或不順階段)

剛開始,不但在摸索,就像「為,無,為」,做這,不做這,做那個,這樣不斷地嘗試。

遇到貴人,找到一些方向,衝吧!懵懂之間,一股熱情,但也許不知道方向,就認真去做,不知道為了什麼(為無,為)。

環境在變,人也在變,定下心來,想想自己到底在哪裏?做完當下的事,停下來,沈潛一下,反省一下,重新設定方向(為,無為)。

再出發,就是一股腦地往上衝,登上最高處,望盡天涯路,但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回顧,彷彿一切都有些緣分,好像沒有做什麼,卻是「無不為」!

回想起法國作家馬塞爾·普魯斯特(1871—1922)的作品《追憶似水年華》(À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人生何嘗不是像流水,一波流水又一波,也像爬山一山又一山。

從這張圖,我也在反思,什麼是「人生的道路」,難道老子說的「道」不就是「道路」?面對前面的諸多選擇與挑戰,我們的走法,豈不是「為,無為,無不為」呢?




11/03/2023

恆:154~銀髮追蹤手錶的歷程(恆)

【引言】

開發新產品,最棒的是這個產品可以造福人們,一個產品就像一個人的人生,有他的起點也有他的終點,產品造福人們,也是一個週期,週期過了,任務結束,就再交棒給其他產品。我們的人生,也是這樣,階段性任務完成,就需要傳承。

【一句】

產品的生命週期就像人生的旅程,有終有始,跟大自然的變化一樣,是一種恆常。

【一圖】

用我2018年開發的一個銀髮照護產品為例,來說明一個產品的生命週期。(1代表進展,0代表遲延或困難或下架)

起頭難,找靈感,找夥伴,找技術,評估可行性,都很難。尤其要說服別人,為什麼我能做到別人沒有想到的事,為什麼公司要把資源投資給我們?

貴人出現,最重要的,產品需要有貴人支持,就像千里馬,需要伯樂才能夠順利奔馳。有了貴人在資源或是精神上的支持,就可以開始產品的開發與合作夥伴的洽談。

找到切入點,任何產品的上市,要先有目標市場,可以講出故事,讓別人相信。這個穿戴裝置,我們找到失智症的家屬作為切入點,因此可以找到目標受眾與公益團體,造成新聞話題。

擴大故事場景,當切入失智症家屬之後,接著就要找到一個實際場景,我們找到平溪(有小火車又有天燈的偏鄉),與在地社區活動結合。然後,就有許多感人的真實故事出現,例如有外出的遊子可以遠端照顧在偏鄉的家人,讓科技的力量,真正幫助需要的人。

回歸現實,這樣的產品,需要迭代的發展。面對新的開發需求與新的硬體裝置,就需要考慮到投資額成本效益。畢竟企業不是公益事業,需要考慮資源的最佳化分配。

收場,就像人生的晚年,我們保留很多的回憶,但這些回憶無法輕易地抹去。我們思考如何幫助這些已經使用的用戶,也要讓他們慢慢地適應沒有我們的那一天,或是協助尋找替代的方案。而我們慢慢收場原來的產品,接著,規劃新的產品,開啟另一個產品的週期。


11/02/2023

再:153~再思慢想

[引言]

最近讀了Adam Grant 2021年出版的新書《think again 》,這本書中文書名翻譯為《逆思維》和書名原意並不相符。這本書主要的觀點是希望人們不要憑直覺就作判斷,而是要「再想一下」。作者也提到人的思考往往有四種模式,傳教士preacher,檢察官prosecutor,政客politician及科學家 scientist,作者建議採用科學的方法去再想一下。

我最近在省思《中文經典》如《論》《老》《易》的現代價值,很多人感性地用「民族文化」來訴求其重要性,很多人認為「內容深義,古人智慧是現代人無法體會」,很多大師推崇這些經典。但我Think again,他們對嗎?古代的經典真的適用在

[一句]

有些事,不能憑著感覺做判斷。再想一下!

面對重大疾病時,我們傾向詢問第二觀點。但對於日常的決策,卻往往偏好憑感覺做事,而不求正確。 (We favor feeling right over being right)

[一圖]

這是綜合《快思慢想》和《think again 》這本書的心得歸納出來的心得。

我們做出判斷有兩種型式,一是提出觀點或意見(comment),二是提出驗証結果(verified results)。前者有可能也是verified results,但大多時候主管是根據別人做的報告或訊息而不會自己去驗証。前者更多時候是不假思索的,憑著感覺或直覺。

若以《快思慢想》這本書提到兩種系統,圖中間有兩種思維系統,上面一種是經由自己的立場給comment比較像是「快思」靠直覺,自己的立場或先入為主的信念,隨手捻來的事實(不完整的),預設懷疑的角度或自我中心的立場都可能作出偏差的觀點。下面一種是經由假說分析以及驗証,比較像「慢想」靠深思。深思耗腦力也消耗身體能量,人性通常問避不採行。

在《think again 》書中,作者強調我們人接受到不同的資訊,第一是未被証實的傳言,包括老師說的,朋友說的,書本說的,新聞寫的,都可能是錯的。第二是自己的信念,包括自己經驗,自己消化的知識,信仰或承諾,這未必正確,但是自己相信的。第三是事實,也就是真理,數字,眼見為實或實驗結果,這在當下都是正確或可接受的。

舉例來說,有位朋友說「半部《論語》治天下。政治家或領導者都要讀它。」我會怎麼思考。

首先,若我也相信,就會產生「傳道士」的心態,希望一起推廣中文經典,就會贊嘆孔子,拿出一些句子來支持。

其次,若我不相信,就會產生「檢察官」的心態,認為中文經典沒用,就會批評,拿出一些句子來反駁。我也會挑朋友的論述中的缺失去找碴。

第三,若我不想得罪朋友,產生「政客」的心態,不想刺激對方,就會搖擺立場,拿出一些句子來附和一下。當對方相信我之後,我開始遊說他,夾帶我的想法。

第四,若我要理性辯論,我就會採「科學家」的心態,我找証據作實驗,作分析作問卷訪談,去驗証這個世界上有多少領導人真的讀論語?多少人用論語的什麼來治天下?

這個《think again 》的腦能量消耗要很大,不可能每件事都這樣做。但作者強調的是:很多人的comment是這樣似是而非,得小心!多想一步。也許結果完全不一樣。


11/01/2023

有:152~富士山的旅程(大有)

 

[引言]

二個月前去日本登上富士山,這是很難得的體驗。我把行程分成六個階段,就是大有卦。火天大有,也是富士山富有的意涵。

[一句]

富有之謂大業,人要選擇多富有怎麼富有,都操之在己! 需要讓別人來幫你決定嗎?

遊戲規則是人訂的,但自己的富足可以自己決定。很多時候,保持沈默,放棄自己的想法,別人就會幫你決定。富有之謂大業,人生的事業或業障,都是自己的選擇。把自己的大業交給別人決定,是自己想要的嗎?

[一圖]

我們搭車到五合目,在神社祈福後,先用午餐,午餐後和日本登山領隊會合,跟著他的步伐前進。領隊可能每周登上山頂二到三次,他的責任在於確保所有的人都能夠平安的返回,因此他不在意這個團體當中每個人的想法與慾望,他只在意是團體的安全。因此,他的步伐非常的緩慢,他在觀察每一個人的體力。在下午的步行當中,他調出幾位老弱,提醒他們不能夠登頂。他也提到需要團進團出,也就是如果有人無法登頂,其他人也都別想登頂。

我們在黃昏來到七合目的客棧休息,簡單的晚餐後就在山屋稍作休息。因為團裡面有幾位體力強弱步伐較慢,日本領隊強調團體不能上去,但我們的期待是不只要上到山頂,而且還要繞行山頂的火山口一圈。對於他而言他根本不放在他的心上。

如果我們順從他的指揮,也許如他所說我們慢慢走,有些人可以走到山頂,但是不可能繞行火山口。當然我們不會輕易的服從我們千里迢迢來到這裡,我們為的就是我們的目標。經過一些溝通,我們是採用簽下切結書的方式,安危自負。

我們在半夜一點出發,跟著領隊的領導走到8.5合目,然後才分道揚鑣。有八個團員脫隊一起上去。另外十個團員跟著他走,還有兩個就從住宿的地方下山。

我們自己按著我們的步伐看到御來光,也等到了山頂,也走了火山口一圈。天空作美讓我們可以欣賞美麗的雲海跟日出也讓我們欣賞的火山口以及一片的藍天真的非常的感謝但也讓我更清楚在這個社會上,如果保持沉默服從,你可能對不到任何的結果。遊戲規則是人訂的,但為什麼要讓別人來幫你決定呢?

(1代表攀爬與進展,0代表停下與欣賞;1是爬山,0是看海-雲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