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8/2023

禮:139~禮應該與時俱進

【引言】

這次的課程講到禮這個字。這個字在在近代受到很多文人與思想家的抨擊。其實,就像瞎子摸象,每個人都在講「禮」,卻是「禮」的不同角度。我試著將「禮」分成四個構面,有些適合的「禮儀」應該被保留下來,但有些不適合的「禮俗」或「禮法」就應該適時的修正。

【一字】

禮,小篆“豊”,意為“舉行祭祀時所用的器物”。

禮,祭祀的儀式求得神靈的庇護,降福消災。例如五禮:吉禮、凶禮、軍禮、賓禮、嘉禮。

【一圖】

孔子說「克己復禮為仁」,這句話很多人朗朗上口,但不確定孔子講的「禮」是什麼意思?有學者統計,「禮」這個字在論語中出現76次,但具有多重的意義。孔子提到的禮,大致可以分為:

  • 禮制:「禮樂治國」「為國以禮」「周監於二代,鬱郁乎文哉,吾從周」,孔子一生想恢復周禮,廣義的周禮指宗法制度,包括嫡長子繼承制,分封制,宗廟祭祀制度。狹義的包括五禮:吉禮,嘉禮,賓禮,軍禮,凶禮。這是周朝封建制度的規範,可以說是指統治的制度,天子百官庶民的行為準則。「事君盡禮,人以為諂也。」八佾。
  • 祭禮:「鄒人之子知禮乎?入太廟,每事問.. 是禮也」八佾;在商周時代,對於自然神祗與祖先的崇拜是重要的大事,禮官負責祭祀的事情。「子貢欲告朔之餼羊。子曰: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八佾。
  • 禮俗:「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 之以禮。」為政,指父母喪葬的禮俗,也提到顏淵棺槨的禮俗。「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寧戚。」八佾。
  • 禮數:孔子提到與陽貨之間的送禮回禮答禮的過程。
  • 禮節:「克己復禮」,「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為政,禮是指「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級秩序規範人的倫理框架,讓大家和睦相處,克制個人的慾望,對統治者與父權忠孝。
  • 禮儀:「立於禮」泰伯,「不學禮,無以立」季氏,「不知禮,無以立」堯曰,「君子約之以禮」雍也;「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顏淵。「禮之用和為貴」。
  • 禮法:當禮變成了「法規」就失去原本出於內心的恭敬,而變成外在的要求,就會是「禮教殺人」。從漢朝獨尊儒術以後,士大夫必須跪拜皇帝,明朝皇帝更甚的以廷杖羞辱讀書人,而歷朝的讀書人為求一官半職,往往「富而驕,貧而諂」。朱熹更誇張地定義禮教,搬出「禮」與「理學」來壓抑人的本性,灌輸讀書人自己發自內心的節制。

       「禮」字,可以有很多重的意義。我畫出這張圖。在「禮」旁邊加上一個字之後,就有不同意思。座標軸的上下,是內在與外在的差別,有個詞說「有禮沒體」,就是形容某些人只有外在的形式,並沒有內在的尊敬。座標軸的左右,是面對「禮」時,人們的自由決定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