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2023

獸:142 ~四獸山的旅程(觀)

【引言】
利用中秋,天高氣爽,來到台北市的四獸山踏青,四獸山就是指以「虎、豹、獅、象」四種猛獸命名的四座山丘,這四獸因威武兇猛的形象被認為有鎮煞驅邪的作用,扮演避邪及守護的角色。走完四座山,也為來年祈福。

【一字】
總稱全身有毛之四足脊椎動物。如:「野獸」、「禽獸」、「走獸」。段注本《說文解字.犬部》﹕「獸,守備者也。一曰兩足曰禽,四足曰獸。」另外,有野蠻、不合禮法的意思。如:「獸心」、「獸性」、「獸行」。

【一圖】
今天中秋節,是秋分後第五天,台北的天氣稍有涼意,秋高氣爽的適合登高健行。選擇在台北的南港山區走一圈,造訪沒走過的四獸山。這一圈共有六個山頭,二高四低,四個低的山峰就是四獸山,分別叫虎山、豹山、獅山及象山,二個高的山頭分別是拇指山及九五峰。

         在林間步道慢慢走,每個角度都能看到台北的地標101大樓!慢走就讓腦袋瓜兒腦補,想像。看到101大樓有些雲朶朶,想到亢龍有悔,誰叫它長那麼高!想到虎豹獅象四個低山丘,而後頭兩個高山,豈不是二陽四陰的文理?再連想到此時是秋分時節,在易經的消息卦正是觀卦當位!而九五峰不正是觀卦的九五爻?拇指山,就像我用手蓋住101,豈不是九六?好多的巧合,好多的腦補,都是一種緣份。今天爬山前只想到象山進九五峰出,也沒想到遍訪四獸山!一切都是量子之揪,是中秋,是秋分,於是作了一首秋之頌,記錄今天的行蹤,用觀卦的六爻來記錄這六座山!(1代表主要高山,0代表較低矮的四獸山)


先說四獸山,虎豹獅象在台灣的道教習俗是四支祥瑞的猛獸,可以鎮懾不好的東西,很多寺廟的屋脊上有這四祥獸,幫民眾阻擋不好,帶來好運。 在台北市101大樓旁有虎豹獅象四座小山,相傳是當年鄭成功進入台北盆地時,在煙霧迷漫中看到的四個山頭,彷彿像是天降神兵,分別像是天獅、伏虎、象鼻及豹頭。於是以此命名四獸山。 四獸山高度約140 ~ 180公尺,是南港山系的支脈。

再看後面的兩座山。四獸山的背後就是南港山系的稜線,稜線上從左到右有九五峰,南港山,南港南峰及拇指山。稜線的最高點就命名為九五峰,海拔376公尺,相傳是紀念某位將軍高齡九十五歲登上這裡.當時這座山頭還沒被命名,於是叫九五峰。在九五峰右側幾有一座拇指山,海拔320公尺,像一個翹起來的拇指,這裡視野很棒,是網美景點!

今天的行程,從台北101大樓旁,先爬上象山峰,然後走上拇指山,拜訪南港山(小百岳)然後登上九五峰,天氣好可以看得很遠,包含內湖金面山忠勇山都映入眼簾。然後緩緩下到虎山步道口,從半山腰走到虎山峰,豹山峰,再走到獅山峰,接回象山,回到台北101。O字形走完全程約10公里,走走停停歷時4個小時,上下下累積海拔約800多公尺,換算約三千階梯,沿途森林蓊鬱,空氣清新,部分路段在清晨還有水氣起霧,散步其中非常怡人。 


秋:141 ~中秋佳節潭邊賞月

【引言】
今天中秋佳節,和家人一起品嚐月餅,吃柚子及喝紅酒。用這張圖表達意境。

【一字】
秋,古字是禾字邊,旁是龜。說文解字.禾部》:「 ,禾穀孰也。從禾,龜省聲。
秋,商周文字是蟋蟀象形,蟋蟀是種秋蟲,所以借其形表示秋季。

【一圖】
這是將日月潭做為假想背景。看著湖面上的船隻,享受美酒佳餚。
偶爾採用AI人工智慧來生成圖片,可以產生另一種風格的呈現。

9/28/2023

師:140 ~教師節快樂

【引言】

今天教師節,做一張賀卡寄送給老師,想到蘭亭集序,曲水流觴,多麼浪漫;也想到三人行必有我師,於是就以櫻花樹為背景,以流水和青山為貫穿。

【一字】

師,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二千五百人爲師。小司徒曰。五人爲伍。五伍爲㒳。五㒳爲卒。五卒爲旅。五旅爲師。

師,衆也。京師者,大衆之稱。衆則必有主之者。

周禮師氏注曰。師,敎人以道者之稱也。

【一圖】

這張圖是指三人行必有我師。師,在這裡的意思是指老師。

這也是採用AI人工智慧生成的圖片。很多時候人工智慧的照片,不按牌理出牌,三個人走在一起,就有一位會走向水溝邊,自顧自地,也是另一種趣味。

9/18/2023

禮:139~禮應該與時俱進

【引言】

這次的課程講到禮這個字。這個字在在近代受到很多文人與思想家的抨擊。其實,就像瞎子摸象,每個人都在講「禮」,卻是「禮」的不同角度。我試著將「禮」分成四個構面,有些適合的「禮儀」應該被保留下來,但有些不適合的「禮俗」或「禮法」就應該適時的修正。

【一字】

禮,小篆“豊”,意為“舉行祭祀時所用的器物”。

禮,祭祀的儀式求得神靈的庇護,降福消災。例如五禮:吉禮、凶禮、軍禮、賓禮、嘉禮。

【一圖】

孔子說「克己復禮為仁」,這句話很多人朗朗上口,但不確定孔子講的「禮」是什麼意思?有學者統計,「禮」這個字在論語中出現76次,但具有多重的意義。孔子提到的禮,大致可以分為:

  • 禮制:「禮樂治國」「為國以禮」「周監於二代,鬱郁乎文哉,吾從周」,孔子一生想恢復周禮,廣義的周禮指宗法制度,包括嫡長子繼承制,分封制,宗廟祭祀制度。狹義的包括五禮:吉禮,嘉禮,賓禮,軍禮,凶禮。這是周朝封建制度的規範,可以說是指統治的制度,天子百官庶民的行為準則。「事君盡禮,人以為諂也。」八佾。
  • 祭禮:「鄒人之子知禮乎?入太廟,每事問.. 是禮也」八佾;在商周時代,對於自然神祗與祖先的崇拜是重要的大事,禮官負責祭祀的事情。「子貢欲告朔之餼羊。子曰: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八佾。
  • 禮俗:「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 之以禮。」為政,指父母喪葬的禮俗,也提到顏淵棺槨的禮俗。「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寧戚。」八佾。
  • 禮數:孔子提到與陽貨之間的送禮回禮答禮的過程。
  • 禮節:「克己復禮」,「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為政,禮是指「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級秩序規範人的倫理框架,讓大家和睦相處,克制個人的慾望,對統治者與父權忠孝。
  • 禮儀:「立於禮」泰伯,「不學禮,無以立」季氏,「不知禮,無以立」堯曰,「君子約之以禮」雍也;「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顏淵。「禮之用和為貴」。
  • 禮法:當禮變成了「法規」就失去原本出於內心的恭敬,而變成外在的要求,就會是「禮教殺人」。從漢朝獨尊儒術以後,士大夫必須跪拜皇帝,明朝皇帝更甚的以廷杖羞辱讀書人,而歷朝的讀書人為求一官半職,往往「富而驕,貧而諂」。朱熹更誇張地定義禮教,搬出「禮」與「理學」來壓抑人的本性,灌輸讀書人自己發自內心的節制。

       「禮」字,可以有很多重的意義。我畫出這張圖。在「禮」旁邊加上一個字之後,就有不同意思。座標軸的上下,是內在與外在的差別,有個詞說「有禮沒體」,就是形容某些人只有外在的形式,並沒有內在的尊敬。座標軸的左右,是面對「禮」時,人們的自由決定程度。